奥迪A8的底盘设计基于MLBEVO平台,采用前置四驱的驱动布局形式,前后悬架均为多连杆独立悬架,搭配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
这个平台的优势在于采用了更轻更坚固的材料,并支持先进的电子技术。
奥迪A8的车身材料包括铝合金、钢、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其中铝合金的占比高达58%,使得其白车身重量仅为282千克。前悬架采用了双叉臂结构,上支臂和下支臂拆分为两根连杆,这样可以增加车轮的虚拟主销内倾角和后倾角,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前悬架的羊角、上支臂和下支臂全部使用铝合金材质,这种材料硬度大且质量轻,能够有效减少簧下质量,提高操控性能。副车架则采用铝合金与冲压钢材组合而成的全框式结构,虽然成本更低,但仍然是相当坚固的。
MLBEVO平台支持许多先进的底盘电子技术,例如电子防倾杆、悬架能量回收和主动悬架。然而,这些技术只在海外版的奥迪A8上出现,国内版本的A8则全部被省略。原因在于这些技术的控制程序集成在ZFAS控制单元中,而该单元也用于L3级自动驾驶的控制。由于国内法律规定L3级自动驾驶技术尚未上路,这些功能不得不被取消。
在取消了一系列底盘技术之后,奥迪A8的后悬架显得较为简单。整个后悬架采用标准多连杆结构,甚至下摆臂也使用冲压钢材。对于一款百万级别的车来说,这样的配置显然不太合适。不过,A8的后悬架可以选装一个整体转向系统,该系统在低速时让后轮与前轮的偏摆方向相反,提高车辆的灵活性;而在高速时,后轮与前轮同向偏摆,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在防撞梁方面,奥迪A8的前防撞梁采用铝合金材料,厚度为2.77毫米,覆盖范围广,在各种角度的碰撞中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防撞梁前方设有一条行人保护泡沫,气管连接气压传感器,用于触发机盖弹起功能。在碰撞行人时,气管受到挤压,管内的气压发生变化,传感器发送信号到电脑,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机盖抬起功能。
奥迪A8的后防撞梁同样采用铝合金材质,厚度达到3.59毫米。不过,后防撞梁的长度较短,覆盖范围较小。整体来看,奥迪A8的底盘经过减配后显得较为简陋,尤其是后悬架的钢板下臂,与百万豪车的身份不符。相比之下,前后防撞梁使用铝合金材质,配置更为合理。
奥迪A8与A6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级别定位、外观尺寸、动力系统、内饰配置和价格等方面。 Audi A8和A6在级别定位上有着明显区别。A6被定位为中型豪华轿车,而A8则属于最高端的豪华车型,与奔驰S级和宝马7系竞争。 在外观尺寸上,A8L的车身
在当今汽车市场中,消费者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如何在众多车型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车款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110万元左右的预算为例,比较一下奔驰S级和奥迪A8这两款车型,并听听车主的感受。 首先,让我们看看奔驰S级。车主阳先生在使用奔驰S级
在汽车界,速度与性能是每个车迷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当我们讨论百万级轿车时,奔驰S级、宝马7系和奥迪A8无疑是热门话题。那么,这三款车中谁更快呢?本文将从车辆性能、设计和驾驶体验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从车辆性能来看,奔驰S级无疑是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