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BA为首的合资车品牌宣布退出价格战,其中宝马甚至被曝出个别4S店要求此前已经订车的用户加价提车。
宝马官方回应称将督促这些违规4S店按照订车合同正常交车。但实际上,合资品牌降价潮已经远不止于BBA三个豪华品牌,本田、丰田、大众、沃尔沃等品牌也纷纷表露出了“拒绝降价”或降低优惠幅度的意思。
丰田更是明确表示,从7月起调整终端政策,降低终端优惠力度。丰田官方再次强调,“七月之后降价幅度不会再扩大,价格将趋于稳定”。根据消费者反映以及线下走访,合资品牌确实存在价格上涨的情况。
本田全系价格都有所上涨,特别是热门车型思域更是明确涨价1万元左右,而此前打折最狠的雅阁,现在15万提车已经不可能,价格已上涨到16万左右;深圳的车主反馈,当地凯美瑞双擎2.0运动Plus车型现金优惠不到4万元,光现金优惠就少了数千元,更过分的是,该车型还取消了电池终身质保;大众的帕萨特车型“夏日风暴”优惠也开始缩减,帕萨特380车型16.5万落地的优惠价格也一去不复返。
这种态势下,消费者担心未来价格上涨,因此合资品牌虽然集体涨价,但线下门店的人流量反而不降反升。但是,现在是否是购买合资车的最佳时机呢?合资车的这波降价背后,确实有一部分品牌想要稳住自己的品牌调性,因为此前多年的“以价换量”并没有带来太好的销量,甚至丢失了一些注重高端的既有客户。而像大众、丰田等车企跟风涨价则可能更多是出于营销策略考虑。
凯美瑞、帕萨特等车型虽然此前降价幅度较大,但也换来了不少销量。帕萨特上半年售出10万辆以上,同比增长25%,领跑合资B级车市场;凯美瑞也卖出了6万多台的好成绩,在合资B级车中仅次于帕萨特与迈腾。这些车型的成功“以价换量”并没有品牌调性的需求,可以说是来凑BBA的热闹。
丰田高管彭宝林的言论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呼吁消费者“优惠退坡,价格到底了,可以出手了”。显然,丰田所谓的“涨价”更像是一种利用消费者心理达到“逼单”的效果,让摇摆不定的消费者及时下单,促进成交。
实际上,7、8月份是汽车销售的传统淡季,市场消费欲望不强。加上许多主机厂在暑假期间会有季度性调整,厂商会减产,6月份的爆单也导致大部分品牌的库存处于低位。因此,对于品牌来说,跟风BBA“涨价”可以利用“保护品牌价值”的美名。
对于最近想要购买合资车的朋友,建议不要听销售忽悠以后会越涨越高,产品的价格一定会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等到下半年国产品牌持续发力后,这些合资车迟早会回到“以价换量”的时候,那时再购买也不迟。
北京奔驰是合资车,它是由奔驰和北京汽车集团共同出资在中国制造的合资品牌。 具体而言,奔驰旗下许多车型都由北京奔驰进行国产化生产,包括奔驰A级、奔驰C级、奔驰E级等。以奔驰A级为例,这款车型是奔驰入门级轿车之一,它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非常出色。
吉利汽车不是合资车,而是一家中国民营汽车制造商,隶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1997年,由李书福在浙江创立,并在1998年推出第一辆汽车。2001年,吉利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目前,吉利汽车集团总部位于浙江杭州,并在中国多地设
奔驰是一家备受瞩目的汽车品牌,提供合资和纯进口两种类型的车型。在中国市场,奔驰设立了北京和福建两个合资制造基地,分别专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生产。在汽车行业,合资车指的是由中方和外方投资者共同合作制造的项目。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中方提供土地、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