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废旧电池成金矿?大学教授一年狂揽300亿

2025-08-24 20:23 发布

\在中国,每年报废的动力电池达到80万吨,如果将其平铺开,足够堆满750座足球场。一位曾经的大学教授通过回收二手废旧电池创立了一家上市公司,并将生意做到了全世界。这家公司一年收入高达300亿。

在深圳郊区,大量的动力电池残骸堆积如山。许开华俯身拾起一块电池残片,镜片后的双眼闪过一丝光亮。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些废旧电池是隐形的有毒炸弹,一旦破损,电解液会泄漏,金属会渗入地下水,还可能一拆就爆。但在许开华看来,它们却是印钞机。

因为这些“电子僵尸”体内藏着大量的锂、钴、镍等关键金属,如果全部回收,将是一笔惊人的财富。有人估算过,每回收1吨废旧电池,收益大约2.5万元。而到2025年,全球产业总规模预计将超过千亿元。

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全球锂电池在2025年将迎来首次退役高峰,未来规模还将不断飙升。更重要的是,中国在锂、钴、镍等关键矿产上高度依赖进口,其中钴的进口依赖度高达98%。二手电池回收成为化解这种供应链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

许开华的创业之路充满了戏剧性。2000年之前,他的身份一直是中南大学冶金材料教授。那一年,一次赴日学术交流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在东京大学,他见到了日本著名环境科学家山本良一。山本良一的地球极限论让他深受启发。许开华敏锐地判断电子废弃物回收将是具有远大发展潜力的绿色产业。

创业初期条件异常艰苦。彼时,从电子废弃物中回收超细钴镍粉体的技术被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垄断。许开华团队必须自主研发,突破技术瓶颈。为此,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光是实验室的电费一年就几十万。

循环经济在当时属于超前概念,被普遍视为“收破烂”行业,市场避之不及。一边是无底洞般的投入,另一边是公司几乎无营收。这让格林美的资金濒临枯竭,实验室电费经常交不起,工资也只能拖着,三五月发一次,很多人撑不下去选择退出。

许开华用三年时间克服了种种困难,全力投入电池回收技术,终于在2004年成功量产了超细钴镍粉。为了打消客户顾虑,许开华提出免费试用政策。有一次,为了争取一个客户,许开华在对方老总家门口足足等了4个多小时,晚上12点才等到。这位老总很感动,第二天就同意到格林美考察。

2012年,许开华悄然收购了江苏凯力克钴业,打通了从消费电子废弃物到动力电池回收的循环产业链,标志着格林美正式切入新能源赛道。短短数年间,格林美就在全国乃至全球建成16个循环产业园,辐射11个省市以及南非、印尼、韩国等国。

今天,格林美的回收体系遍布全球,年处理废旧电池能力数十万吨,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