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醉驾新规下,达到什么程度会被定罪?

2025-09-01 09:39 发布

我国成立醉酒驾驶的法定标准是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80毫克/100毫升,但司法实践中并非机械执行,而是根据醉驾行为的危险程度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进行区别对待。

为了纠正醉驾一律入刑的错误观念,两高两部出台意见,优化了醉驾出入罪标准。那么现在醉驾的入罪标准是怎样的呢?

首先,绝对入罪的情形有两种:一是数值标准,即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150毫克/100毫升以上时,必须立案;二是数值加情节标准,即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但未达到150毫克/100毫升时,如果还具有无证驾驶、高速公路驾驶、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等情节,也是要必须立案的。

其次,绝对不入罪的情形是,血液中酒精含量已经达到150毫克/100毫升但仍然不会立案的情况,即具有犯罪阻却事由。例如醉酒后不得已驾车,构成紧急避险的情况。实践中发生过一男子为送妻子就医,醉酒后不得已驾车的案件,应当按照紧急避险处理,不应当认定为危险驾驶罪。再比如,醉酒后驾车成立正当防卫的情况。司机醉酒,但遭人抢劫必须驾车逃跑,此时司机成立正当防卫,也不能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此外,还有酌定考虑是否入罪的情况,包括以下两种:第一种情况是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但未达到150毫克/100毫升,且没有15种从重情节;第二种情况是情节显著轻微,可以不入罪。例如出于急救病人等紧急情况驾车,或者是在居民区、停车场等短距离挪车,又或者是从代驾手中短距离接替驾驶停放车辆的,可以不立案,撤案,不起诉或者宣告无罪。

无论醉驾标准做出怎样的调整,酒后驾车都是违法交通安全法的,是要受到吊销驾驶证等行政处罚的。所以无论何时还是要牢记并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