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错峰出行让老年人免费乘公交难以承受?

2025-09-02 17:06 发布

赵一新认为,所有“免费福利”背后,无论是政府财政兜底还是公交企业消化承担,实质上都有成本支撑。

因此,必须认识到享受免费服务本身均伴随着隐含的社会契约精神。若免费政策范围被无限扩大或刚性执行,将可能导致服务成本升高,最终可能损害政策基础。

城市公交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保障社会基本出行需求的重要民生工程。然而近年来,随着私家车、轨道交通以及电动自行车等多元化交通方式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多地城市公交客流量持续承压。据交通运输部《2025年上半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共汽电车完成客运量185.1亿人次,同比下降5.0%。

与此同时,人口结构变化带来深层挑战。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可以说,老龄化进程加速与公交车客流下滑的叠加效应,如何平衡公益福利与运营效率,已成为困扰全国多座城市公交系统的共性难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表示,我国公交车属公共服务,社会福利性强,其福利水平必须与地方财政能力相匹配。机制核心在于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向公交运营主体购买服务提供给市民。政府可投入资金规模直接决定了可购买的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

在此模式中,公交企业作为运营主体,其生存前提是实现盈亏平衡并保持适度盈利空间,否则难以为继。杨新苗提到,近些年公交企业长期面临票款收入难抵运营成本的困境,基本依赖财政补贴,而县级公交服务萎缩尤为明显,免费乘车群体扩大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现金流压力。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