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确保发动机和散热器已经完全冷却:
打开散热器底部的排放旋塞,将冷却液收集到一个密封容器内,以便妥善处理。接下来,拆下散热器盖,并将喷管安装到散热器颈部,按照制造商的建议操作。然后,将自来水连接到返回软管接头上,打开水龙头,让清水流经系统,以清洗冷却液残留物。清洗完毕后,拆除喷管并盖上清洗接头,接头可以留在系统内以备将来清洗。
接下来,关闭散热器底部的排放旋塞,打开散热器盖。查阅车主手册,确定冷却液中防冻液与水的正确混合比例及加注量。将防冻液和水按照正确比例混合后,加注到冷却系统中。启动发动机,以排除冷却液中的空气,并检查冷却液液位。在加水时,应避免水溅到发动机上,特别是火花塞孔座、高压线插孔和分电器,以免影响跳火。同时,水溅到传动带可能导致打滑,溅到机体上可能导致变形或裂纹。
防冻液不仅能提高冷却液的沸点,防止过早沸腾,还含有防锈剂和泡沫抑制剂,可保护发动机水套壁和散热器免受锈蚀和腐蚀。在添加防冻液时,应避免直接接触防冻液,因其及添加剂可能有毒。废弃的冷却液应严格按法规处理,不同型号的防冻液不可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更换冷却液时,应先用净水冲洗冷却系统。
在处理冷却液时,还需注意安全问题。当发动机“开锅”时,不要贸然打开水箱盖,以免烫伤。应等待发动机冷却后再开盖加注冷却液。此外,避免使用井水和污水,因为它们可能含有对发动机有害的矿物质和有机物。
关于冷冻液更换的时间,最稳妥的方式是参考车辆用户手册上的建议周期。手册中通常会明确指出冷却液的更换频率和注意事项,这是最可靠的指导。如果手册丢失或无法获取,可以通过检查冷却液的外观和使用环境来做出判断。 冷却液的类型也是判断更换周期的重要依
正确更换冷却液的步骤如下: 首先排放旧冷却液:找到水箱底部的放水阀,打开它以排放旧冷却液。确保放干净,不留残留物。 接下来清洗冷却系统:通过橡胶管连接至水箱加水口,使用自来水进行冲洗。启动发动机,让其怠速运转,持续冲洗直至排出的水变得清澈。
在汽车保养中,冷却液更换的周期是一个关键问题。根据国家认证的汽车维修技师的经验,他们建议车主每2年或4万公里更换一次冷却液。然而,实际驾驶过程中,由于车辆行驶状况各异,更换冷却液的周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车主在日常驾驶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冷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