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高速区间测速的原理是什么?不懂小心被扣分

2025-09-03 14:54 发布

区间测速是指在同一路段设置两个相邻的测速点,通过计算同一辆车经过这两个测速点的时间差,来计算出在此期间这辆车的平均速度。简单来说,就是看你在这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是否超过了路段限速。

区间测速是如何工作的,区间测速会在测速区的头尾各安装一套抓拍设备,进来和出去分别抓拍一张照片。结合两次的拍照时间和车辆通过这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后台会自动计算你在此区间的平均速度,并与此路段的最高限速进行比对,最终判断你的车是否超速。计算公式为:区间测速的平均速度=区间距离÷运行时间。

举个例子,假设区间测速路程长30公里,这段路的最高限速是120公里/小时。以最高限速计算通过时间:30÷120=0.25小时=15分钟。也就是说,你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如果小于15分钟,就算超速了,罚单就会随之而来。

如何避免被区间测速拍到超速,按照规定的速度稳定行驶是最佳选择。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区间测速系统不仅会计算平均速度,还会捕捉车辆在整个区间内的行驶情况,因此,通过一会快一会慢或者变换车道来逃避监测的效果不大。同时,高速行驶时,低于最低限速也容易造成追尾危险,也会被处罚。

避免临时一脚刹车减速的情况也非常重要。以往只有定点测速时,车主可以依靠提前预知测速点来减速,但有了区间测速后,这种临时刹车的策略已经行不通了。

总结一下,区间测速是为了确保交通安全而设立的。在行车过程中,大家都不要有投机取巧、自作聪明的行为。上了高速还是别想着超速了。只要能够合理地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的警钟常存心中,才能真正做到安全出行。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