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川崎是否也曾尝试合资进入国内

2025-09-04 14:08 发布

川崎作为日本四大摩托车厂商之一,其实也曾尝试过通过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对于部分年轻车友来说,这个合资品牌可能并不熟悉。

1985年,河南柴油机械厂与日本的川崎株式会社达成了技术合作,首先引进的车型便是川崎的250B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技术积累,1986年,第一台黄河川崎HK250正式下线。1999年,黄河川崎南迁广州,正式成立了“黄川摩托”,涵盖50cc到250cc在内的全系列踏板车、骑式车以及弯梁车产品。

然而,当时国内摩托车民营企业大批涌现,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南迁的黄河川崎开始透支品牌影响力,逐渐走向没落。

另外,川崎与新大洲也曾合作过,合作的第一款车型是为当时大火的太子车市场量身定制的超影175。川崎将90年代获奖车型BN125作为原型车,与新大洲联手打造了这款太子车型。

还有一个合资企业是山西原野川崎,这是一家名气不太大的合作厂家,生产过GTO125,当时售价对标铃木AX100。原野川崎还生产组装过AR125,并用AR125的车身生产原野国产摩托车,但由于质量太差,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现在,原野川崎已经不复存在,就连原野品牌也没有了。

川崎曾经通过合资形式进军国内市场,但成绩并不理想,这间接导致川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通过大贸形式深耕国内市场。对于“小本田,大川崎”的说法,川崎在当时的大排量摩托车市场中,售价偏高,注定无法获得市场的青睐。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