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从电车的刹车系统结构,以及刹车方式入手,来讲清这个问题。
一辆汽车,不管是油车还是电车,都由四套基本结构组成。其中的底盘,又包含四个子系统。我们平常所说的“刹车”,就是其中的“制动系统”。大部分汽车的制动系统,都包含三个结构:制动器、液压制动系统、助力器。
当你踩下刹车时,踏板推动活塞运动,液压系统中的液体会产生一定的内部压强,压强顺着油管传导到另一头,然后在大活塞上产生更大的压力,进而推开、或挤压制动器中的这两片刹车片,让它们与车轮之间疯狂摩擦,让汽车减速。
在制动器和液压制动系统这方面,电车和油车没什么区别。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助力器。听名字就知道,助力器的作用,是进一步放大你刹车的力量。
在传统油车中,助力器中的真空来源是“进气歧管”。每当发动机启动时,进气歧管就会自动从外界抽取空气,形成负压,顺便为助力器抽取真空。但电车没有发动机。所以需要配备一台独立的电动真空泵,这就需要制动控制器等电控系统的参与。
有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开始用一种叫“线控制动”的方案。它直接取消了传统的真空泵设计,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型的电子传感器和控制器。比如特斯拉,还有比亚迪、蔚来、本田、大众的部分车型,都用了博世的线控制动方案助力器iBooster。
当你踩下刹车踏板时,iBooster会把这个动作反馈给“中央控制器”,经过计算,再决定要施加多大的刹车力度。这就难免会有人担心:如果电路发生故障,或者软件出了bug,刹车不就失灵了吗?这是不是就是电车总是“刹车失灵”的原因?
确实,谁也不能100%打包票,保证电路和软件绝对不会有bug。但需要强调的是,就算真的出现问题,电车的液压制动系统依然能正常工作。只不过没了助力器的帮助,刹车踏板会变得更硬更重,但并不会踩到死都没有反应。
电车的刹车方式,是怎么影响司机的操作的?这会涉及到电车上的另一项功能,“单踏板模式”。很多人第一次开电车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松开油门后的感觉跟油车完全不一样:燃油车在松开油门后,车还会以正常速度向前滑行,缓慢减速;但当电车松开油门后,车速会迅速降低,就好像是踩了刹车一样——但你并没有踩。这是因为现在的电车上都配备了一项功能:“动能回收”。
“动能回收”,是用来增加电车续航的。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你抬起油门的时候,让还在旋转的车轮反向带动电机旋转,通过“磁生电”,把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回收进电池,延长续航。因为动能要被转化为电能,所以电车松开油门后的减速感会比油车更强。
显然,“单踏板模式”的好处是能让汽车回收更多电能,带来更强的续航。但它的问题也很明显:对于老司机来说,踩油门、抬油门、踩刹车,以及每个动作后车辆速度的变化,早就形成了肌肉记忆。你现在让他去适应单踏板模式,多少都有些别扭;而对于新司机来说......你这操作方式跟驾校教的不一样啊!
为了搞清楚事故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今大部分车上都配备了EDR系统,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汽车上的“黑匣子”,能记录车辆的行驶数据。几乎在每一起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故中,厂商,或者其他机构分析数据后给出的最终结果都一样:说“刹车失灵”其实是车主误操作的结果。
但这个结论,就能平息争议吗?当然不行。我们提供的只是相对通用的结论。但具体到每一起事件,每一辆车,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谁也不敢打包票说结论一定是怎样的。
本田银猫和花猫在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刹车性能、速度表现、外观设计和发动机特性上。 在刹车性能方面,花猫采用液压刹车系统,使得刹车操作更加轻松,但在紧急制动时车尾会跳动,可能影响骑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相比之下,银猫的刹车系统调校
检查汽车刹车油的方法如下: 1. 当您感觉到刹车踏板的高度保持不变,但刹车变得较软,刹车距离变长时,这可能是刹车油已经变质,需要更换。 2. 打开刹车油壶盖,查看内部是否有水蒸气。如果发现油盖内有很多水蒸气,这可能是潮湿空气通过油壶盖通气孔
保养汽车是确保其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步骤。保养项目主要包括机油、三滤、防冻液、刹车油、转向助力油、汽油滤清器、火花塞、变速箱油、刹车片和蓄电池等。下面我们具体介绍这些保养项目的细节。 首先,机油作为发动机的“血液”,起到润滑、降温、减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