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车辆中的氧传感器是做什么的?坏了会怎样?

2025-09-05 17:00 发布

氧传感器是汽车排放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侦测燃烧后废气中氧的浓度,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反馈给ECU(电子控制单元),以帮助ECU精确地控制喷油量,维持理想的空燃比,也就是14.7:1。

氧传感器在汽车上通常有两个,一个位于三元催化器之前,称为前氧传感器;另一个位于三元催化器之后,称为后氧传感器。前氧传感器的作用是检测空燃比的数据,而后氧传感器则用来检测三元催化器的工作状态。这两个传感器的数据对比,可以用来判断三元催化器是否出现故障。

如果氧传感器出现故障,会导致ECU无法获得准确的信号,从而影响喷油量的控制。这不仅会使三元催化器的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可能导致其损坏,还会增加油耗,导致引擎运行异常,比如怠速不稳、加速不畅等问题。

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平衡原理,通过测量排气管道中的氧电势,计算出氧浓度。它利用陶瓷敏感元件测量排气中的氧浓度,这种元件表面会附着氧化锆,通过内外两侧氧浓度差产生的电位差来测定氧浓度。在高温和陶瓷敏感元件的催化作用下,氧离子会在氧化锆套管的内外表面形成电位差,从而实现对氧浓度的测量。

氧传感器故障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铅中毒、硅中毒和积碳。铅中毒通常由于使用含铅汽油导致,而硅中毒则与劣质油品和润滑油有关。积碳则是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当积碳附着在氧传感器上时,会阻碍废气进入传感器,从而影响信号的准确性。

当氧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检查其外观颜色和状态来大致判断故障类型。例如,当氧传感器表面呈现淡灰色时,通常较为正常;而白色、棕色和黑色则分别可能表示硅中毒、铅中毒和积碳。如果是硅中毒和铅中毒,则可能需要更换氧传感器;而积碳问题则可以通过清洗来恢复。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