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新能源车电池寿命的瓶颈何时能够被突破?

2025-09-07 13:43 发布

根据国家标准《GB/T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规定,电池寿命的合格标准是常温下进行1000次循环后,其实际容量仍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

例如,一块初始容量为80kWh的电池,在经过1000次循环后,其可用容量仍有80000kWh。假设每百公里电耗为25kWh,那么这块电池理论上能支持车辆行驶32万公里。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非运营车辆很少能达到这个里程数。

而且,即使达到了这个里程数,车辆的其他部件,如我之前使用过的7代凯美瑞的左前避震器,在13万公里时就因油液漏光而失效,也早已需要更换了。因此,我们真的能期待某个部件在30万公里后仍能保持完好吗?

值得注意的是,电池的循环寿命与充放电深度以及放电倍率都是密切相关的。上述的1000次循环寿命标准,是在1C的充放电倍率以及满充满放的条件下得出的。但在现实中,我们很少会持续以这么大功率进行充放电,也不可能每次都等到电量耗尽再进行充电。

因此,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电池的实际寿命往往会超过这个标准。实际上,如果我们能降低充放电深度,电池的寿命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对于那些有家用或单位充电桩条件的车主来说,他们可以将电池的日常使用范围控制在30%-80%的电量状态,这样电池的衰减速度将会大大减缓。上图展示了锂电池充放电深度与循环寿命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浅充浅放能显著延长电池的寿命。例如,当放电深度为50%时,电池的循环寿命可以接近10000次。再考虑到锂电池的电化学特性,当电量接近50%时,其充放电性能达到最佳平衡状态,既保证了良好的动力性,也实现了快速的充电。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插混车型在电量管理上都采取了类似的策略。

我个人的笔记本电脑就是一个反面教材。由于长时间满电插着电源使用,导致电池在短短6年内衰减了22.5%,已经达到了报废标准。这也提醒我们,合理的使用习惯对于延长电池寿命至关重要。

自从我注意到手机电池容量在一年后就衰减到95%的问题后,我便开始调整充电习惯。在方便充电的场合,我会在电量充至75%以上时拔下充电器,并在电量降至50%以下时再进行充电。如今两年半过去了,我的手机电池容量依然保持在95%,这足以证明浅充浅放和合理的电量管理策略是非常有效的。

综上所述,既然电池在满充满放的条件下都能支撑1000次循环、3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那么在更低的充放深度下使用就更无需担忧了。相比能量密度和补能速度而言,我反而认为电池的寿命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关车系

丰田凯美瑞
4.43
凯美瑞
最低售价:17.18万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