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区间测速拍照是怎么回事?

2025-09-08 09:54 发布

区间测速是指在一段道路上设置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当车辆通过这两个监控点时,其速度会被记录下来。系统会计算车辆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例如,假设一段道路限速为40公里/小时,在第一个监控点,车辆通过的速度是30公里/小时,而在第二个监控点,通过的速度是60公里/小时。此时,平均速度为45公里/小时,这已经超出了限速,属于违规行为。另外,还有一些测速区间较长,通常出现在高速公路上。例如,一个20公里的测速区间,限速为120公里/小时,车辆在第一个监控点的速度应该不超过每小时120公里,否则在该区间内的行驶时间应至少为10分钟,否则会被视为超速。

有些司机可能会想通过先快后慢的方法来规避区间测速,但这并不奏效。因为,区间测速的路段不仅有这两个监控点,还有其他固定的测速装置,专门用来检测车辆的速度。此外,电脑系统会自动识别车牌号码,因此试图通过变道来躲避拍照也是不可能的。

当您看到“区间测速”的标志时,最重要的是在第一个监控点保持速度在限速范围内。一旦通过了第一个监控点,只要后续行驶速度不超过限速,就可以避免超速。如果在第一个监控点被拍,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在后续行驶中保持平均速度在限速范围内,就不会被认定为超速。

为了更好地应对区间测速,建议使用电子狗和行车记录仪等设备。这些工具在关键时刻可以提供帮助。此外,跑高速后应及时查询电子眼违章情况,并利用手机应用如驾讯通等进行违章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去交警队的麻烦。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