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防撞梁”实际上是什么:
首先,国内媒体经常提到的“防撞梁”实际上是指安装在车架前纵向大梁前部两个溃缩盒上的金属横梁。但严格来说,这条杆件在2021年时代的正确名称是Bumper保险杠,而非所谓的“防撞梁”。防撞梁的英文是Anti-Collisionbeam,通常是指货车后轮之后防止后车追入货厢底部的装置,而乘用车上安装的防撞梁则是车门内的结构,旨在防止侧面碰撞入侵驾驶舱。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轿车内部的防撞梁结构。图中显示的黄色部分是防撞侵入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侧面撞击对乘员造成伤害,但对整体车架结构刚性并无帮助。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保险杠的发展历史。1897年,GeorgeAlbertLyon提出了第一个保险杠设计,但最初它的主要作用是装饰。直到1905年,FrederickRichardSimms发明了用于减少车辆因外观尺寸差异而对行人造成伤害的保险杠,这标志着保险杠开始用于提高车辆的被动安全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保险杠的设计也不断进化。1925年,巴黎汽车俱乐部内的各国汽车制造商和保险杠生产商达成了首个国际性标准协议,统一规定了保险杠的离地距离为53cm。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坚固的保险杠虽然有利于车辆本身的刚性和抗冲击能力,但对行人保护的作用微乎其微。
1958年,全球车辆法规协调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保险杠设计的转折点。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保险杠的作用和材质的规范,要求保险杠在2.5kph和4kph的时速下能够保护行人。1967年,第一款使用塑料保险杠的车型PontiacGTO问世,这标志着保险杠材质的革新。
随着塑料保险杠的普及,保险杠的设计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许多车型开始采用内藏式的保险杠结构,使得原本外露的保险杠被隐藏在塑料覆件后面,成为气坝或者扰流器。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车辆的外观美感,还提升了空气动力学性能。
总的来说,国内媒体对“防撞梁”的讨论误导了许多人。真正的Bumper保险杠是隐藏在塑料覆件后面的,它是为了保护行人和提高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而设计的。
汽车的防撞梁(保险杠)是车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发生碰撞时能有效吸收冲击力,保护车身和车内乘员。以下是多款汽车的防撞梁对比分析: 首先是广汽本田锋范,尽管没有找到锋范的前保险杠拆解图片,但从车身构架图可以看出,其前杠结构与飞度相似。锋范
汽车防撞梁通常位于前后保险杠的后面,拆掉保险杠就可以看到。前防撞梁一般位于车辆前部的车架或车身结构内部,是汽车在发生碰撞时最先接触冲击的部位。为了提升其强度和吸能能力,许多车型会在前防撞梁附近设置缓冲区和能量吸收器。以速腾为例,其前防撞梁位
在汽车安全系统中,防撞梁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起到缓冲和吸能的作用,减少对车身和车内人员的伤害。近年来,玻璃钢材质的防撞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这种材质防撞梁的表现。 玻璃钢,学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