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什么是区间测速?如何避免被拍照?

2025-09-12 15:06 发布

区间测速是一种通过计算车辆在一段固定距离内行驶的平均速度来判定是否超速的方法。

测速通常会在同一路段上设置两个相邻的测速点,通过测量车辆经过前后两个测速点的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并根据该路段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这种测速方法一般采用“两点抓拍”的方式,即在测速开始时,如果车辆超速,会先拍一个照,然后在测速结束时再拍一张照片,如果两个点均出现同一辆车,系统就会根据照片的时间间隔来计算其平均时速。

例如,某高速路段两个测速点之间的距离是120公里,该路段限速每小时120公里,车辆如果用1小时或多于1小时的时间跑完这段距离,那么其平均时速就低于120公里;如果在1小时之内跑完,那它就超速了。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办法避免被拍照呢?

首先,跟在大车后面行不行?不行。首先跟车太近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更何况现在电子眼还新增了间距拍摄,如果不保持车距的话,另一张罚单已经离你不远了!此外,跟车距离太近就有安全隐患,加上大车的盲区比较大,紧跟着它们就更加危险了。

其次,先狂飙后慢行行不行?这种做法也是行不通的。区间测速“上岗”并不意味着其他测速系统“下岗”了,固定测速、流动测速、GPS测速会和区间测速互为补充。在高速公路上,每隔十几公里、几十公里都有各类测速仪器,一经被拍有超速等违法行为,照样处罚。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被拍照呢?躲避区间测速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超速。毕竟超速行驶非常危险,所谓“十次事故九次快”也是这个道理。与其绞尽脑汁地躲避测速,不如规规矩矩开车,既安全又稳妥。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