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公交发布了一项新规,自3月4日0时起,除了无障碍用途电动轮椅外,禁止携带各类电动车及电动车电池等乘坐公共汽车。该禁令对代驾司机等部分人群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济南市泰宁路附近酒店门口,记者看到了几位代驾司机正在等待接单。他们对公交禁止携带电动车的问题表达了困扰。“做代驾工作通常到深夜,现在不让坐公交,没有交通工具,出行变得非常不便。”一位代驾司机王师傅向记者表示。他提到,电动车电量不足时,如果在半路上,就会出现无法继续工作的状况。
“电动车电量不足导致我的接单量明显下降,许多远一点的单子都接不了。”他补充道。另一位代驾司机孙师傅也表示,虽然理解不让携带电动车上公交车是为了大家的出行安全,但电动车换电池的成本过高,顺路接单的机会也很少。“如果打车回家,可能一晚上都白干了。”他无奈地说。
据了解,早前不少城市已经实施了类似的禁令。2022年,上海发布的《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乘坐规则》中就指出,严禁携带充气气球、电动自行车、电动代步车等其他充电辅助交通工具。
2023年,杭州也规定,乘坐公交车和地铁禁止携带各类电动车及电动车电池。此外,郑州、常州、秦皇岛等地此前也早有发文,济南公交实施电动车禁令并非首创之举,但这些地区的代驾行业大多尚未形成较为系统化的应对策略。
新规实行后,记者在走访多处公交站台时发现,没有看到有携带电动车、电动平衡车等登乘公交的现象。公交车司机也表示,以前末班车的乘客中有不少是从事代驾行业的人,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完全不存在了。“电动车电池容量较大,容易发生冒烟、着火等事件,在公交车上不安全。”工作人员和司机们也表示,为了大家的安全,他们都会严格制止乘客携带电动车上车。
新规的颁布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电动车禁令的颁布能够保证大家的出行安全。”一位市民表示。然而,对于代驾司机而言,如何解决回家的“最后一公里”成了新的问题。“电动车不能上公交,代驾师傅们晚上回家可能要更辛苦了。”一些市民表示。
代驾司机的电动车一般由个人配备,平台并不提供电动车等出行工具。针对这一情况,一些小型的代驾公司表示受平台规模、资金等限制,具体解决措施有限,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大型代驾公司。“在酒店饭店等我们代驾司机聚集的场所设置一些便利的充电设施。”一位代驾司机孙师傅建议。他还希望公司能够结合政策,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业内人士表示,占据一定市场规模的代驾平台若能发挥行业带头作用,通过完善公司内部接单流程、共建共享服务平台,让代驾司机实现就近代驾,或通过跨行业协商合作等方式,优化锂电池智能换电系统的位置和数量,解决电动车电量不足的困扰,也许代驾司机的回家之路会更有保障。
电动车以其便捷性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是在外卖行业中,电动车几乎成为了必备的交通工具。然而,随着电动车数量的激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凸显。尽管小型电动车能够在堵车时灵活穿行,快速到达目的地,但它们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出
电动车被禁主要有以下原因和解决方案。 首先,电动车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他们常常随意穿梭、变道、闯红灯、逆行等,这些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频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素养。 其次,电动车本身
【独家解读】惠州市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迎来调整,据惠州市公安局昨日透露,原本实施的《关于加强市区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知》已决定延期一年执行。这一消息通过公安局副局长刘建民在警民在线节目的访谈中公开,他表示,这一决定是经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