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静电是许多车主在冬季驾车时会遇到的烦恼。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介绍消除汽车车内静电的四种方法:
首先,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是消除车内静电的基础。选用天然制饰品,少用化纤织物,因为化纤织物的摩擦是汽车静电的重要来源。在选择坐套、坐垫及脚垫等用品时,尽量使用真皮、毛料或纯棉制品,减少化纤产品的使用。仪表台铺湿毛巾,利用阳光的照射使得毛巾内的水分迅速蒸发,从而提高车内的湿度,减少静电产生的几率。出门开车前先洗手,或者先把手放在墙上抹一下消除静电。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碰触车门、椅背、中控台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
其次,安装静电放电器是一种科技方法。静电放电器通过其内部的金属导线将车内静电传导到放电器上,再通过空气或者地面传导出去,达到消除车内静电的目的。静电放电器分对地式和对天式两类。接地式放电器较为传统,也称为褡裢式放电器,固定于车尾,放电器末端接触地面,从而将静电导入地下。
而对天的空气静电放电器则粘贴在汽车尾部,是一种形似天线的物体,也叫“除静电天线”。市面上还有一种小巧的静电释放产品,如静电释放棒、静电带、静电贴、数显静电宝和除静电钥匙扣,它们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功能基本无差异,主要是外观的不同带来价格上的变化。从功效上来说,两种或者多种静电放电器配合使用,效果要比使用单一的产品效果更好。
第三,选用防静电的养护产品也是一种有效的DIY方法。可在车内车毯、仪表盘、布套、车门把手等易导电部位使用静电防止剂。市面上的车内静电防止剂价格在50-200元之间。使用时,使用量控制在10ml/m2左右,防静电效果通常可持续10天左右。选用防静电车蜡,经过这样处理的车辆不会再与车主“来电”了。
最后,做冬季防静电保养是消除车内静电的奢华方案。目前,京城一些较大的汽车养护店都提供冬日防静电养护服务。该服务从车辆外部和内部同时进行。外部养护多为给车辆打防静电蜡,多使用3M的特级水晶蜡,可保证抗静电、抗紫外线、酸雨、防氧化等一步到位。内部护理包括更换短羊毛坐套、鹿皮绒靠垫、颈枕;更换喷雾香水,确保车内空气湿润,散发自然清香,以便有效防止静电产生。
静电的产生,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其带正电,而另一个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静电所带电压在2000伏以下时,人体通常没有感觉。一旦静电所带电压达到或者超过3000伏,人体就会产生电击感。
汽车静电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纤维织物(如地毯、座椅、衣物等)的摩擦产生;另一方面是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空气中的尘埃与车身金属表面相互磨擦产生。
汽车静电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冬季北方寒冷干燥,车主在开车门、触摸仪表台、接触座椅时,常会被积蓄在车上的静电击到。车辆停驶时,偶尔遭受静电袭击尚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损伤,但在行使中,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遭遇静电袭击,很可能会造成惊吓过度,从而引起意外交通事故。此外,静电在人体积蓄后会损害身体健康,严重的还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引发血糖上升、患上皮肤病,并使人患上自律神经失调、人体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等其他疾病,尤其是在加油站加油时,还可能引发意外事故。
出门开车前洗手或在墙上抹一下,可以有效消除静电。为了避免静电击打,可以先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或者棉抹布接触车门、椅背和中控台等地方,以去除静电再用手接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静电带来的不适。 在车内装饰方面,选择天然材料可以减少静电的发生。化
当车辆停稳后熄火,下车并关上门时,可能会感觉到余电。这通常是因为汽车产生了静电。 在寒冷干燥的天气条件下,静电现象尤为常见。为了消除静电,有三种方法可以尝试: 首先,可以在车辆尾部加装导电条,该导电条从后备箱下方延伸至地面,从而将静电导入地
针对汽车静电的两个来源,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以消除车内静电: 1. 基础方法: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车内选用天然制饰品,尽量减少化纤织物的使用。化纤织物的摩擦是汽车静电的重要来源。仪表台铺湿毛巾。用一块湿毛巾铺在仪表台上,利用阳光照射使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