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为什么座椅加热普及但通风却很少见?

2025-09-17 10:11 发布

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上的配置越来越丰富,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车的舒适性。

其中,座椅加热功能已经非常普及,甚至在不少车型上已经成为标配。然而,许多网友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座椅加热功能如此普及,而与之相关的座椅通风功能却很少见呢?

首先,座椅加热功能的造价成本较低。座椅加热功能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热毯,都是通过给电阻丝通电受阻发热,从而实现加热效果。这个过程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原理非常简单。

汽车座椅内部通常会将电热丝布置在皮革包覆层的下方,开启座椅加热后,短时间内就能感觉到坐垫升温,臀部也能感受到温度变化。而座椅内部通常由无纺布和发泡材料进行包裹,电热丝放置在夹层中能得到很好的固定,避免因外力导致电热丝错位。

此外,电热丝对座椅表面材质并不挑剔,无论是真皮、仿皮还是织物座椅,都可以在内部植入电热丝实现座椅加热功能。因此,座椅加热的结构与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热毯非常相似,给车辆内部增加一套电热丝也不会增加太多成本。即便是在溢价较高的豪华品牌车型上,选装一套座椅加热功能也不过2000-3000元。为了提升整体竞争力,座椅加热基本成为标配项目。

相比之下,座椅通风功能的成本要更高。首先,座椅通风是一套完全独立的设备,与座椅加热无关。通常,选装一套座椅通风功能的价格要比加热功能贵好几倍,甚至在豪华车型中,选装一套座椅通风价格要8000元,有的车型甚至要价超过万元。

座椅通风的工作原理是在座椅内部加装通风用的风扇,通过增加座椅表面的空气流速,实现为人体降温。根据不同的供风方式,座椅通风可以分为向外吹风和向内吸风两种方式。向外吹风的方式风压大,散热效果快,但气流不稳定,会产生紊流,乘坐体验较差。向内吸风的方式风压小一些,但风向稳定,乘坐体验更舒适。因此,大部分通风座椅采用向内吸风的工作方式。

导致座椅通风成本高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风扇价格。首先,座椅需要重新构型。与座椅加热在无纺布上增加一层电热丝不同,座椅通风是一道非常复杂的工序。皮革面料透气效果差,无法达到透气通风的效果。

虽然打孔真皮是通风座椅的最佳选择,但打孔会削弱皮革的强度,长时间重力施压可能导致皮革表面断裂。因此,打孔真皮座椅对皮革材质和强度要求更高,成本也相应增加。

另外,座椅通风使用的风扇有厚度,需要设计一条上下贯通的风道,这要求对坐垫的填充材料进行重新设计,以保证坐垫的支撑性。这无疑增加了座椅的舒适性和耐用性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成本。

此外,高端车型还引入了空调制冷功能。为了降低风扇转速并保持排汗效果,工程师在坐垫下方铺设了一条空调管道,利用空调制冷原理将冷风送入坐垫中。

这样一来,风扇只需要很低的转速就能让人感受到凉爽,排汗效果更佳。然而,空调管道的铺设导致成本进一步增加。空调管道不仅可以送冷风,还可以送热风,因此有些车辆座椅通风和加热功能可以同时开启。

总之,座椅通风功能表面上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背后的研发精力和制造成本都要比座椅加热功能高出很多。因此,价格如此高昂的配置自然不可能成为大部分车型的标配,甚至在一些高端车型上都是通过选装来实现的。不同配置的通风座椅产品功能有很大区别,价格悬殊也比较大,好的通风座椅在功能性体验上也有很大不同。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