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节能减排要求日益严格,汽车轻量化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兼顾产品性能和成本的前提下,采用轻质材料、新成型工艺以及结构上的优化,以降低汽车产品自身重量,实现减重、降耗的目的。其中,车门作为车身的重要部分,其重量约占车身重量的15%,其轻量化程度对汽车整体轻量化效果有直接影响。
车门总成主要由车门外板、车门内板、车门窗框总成、车门防撞梁总成及其他加强件组成。车门的主要重量集中在这些零件及总成上,例如,车门内板、车门外板、车门窗框总成、车门防撞梁总成等,这些零件占据了车门总成重量的绝大部分。因此,车门的轻量化可优先考虑在这些零部件上着手。
车门轻量化技术可以从轻量化材料的使用、轻量化生产工艺应用、结构优化设计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目前,常用的轻量化方案针对车门内板、车门外板、车门窗框总成、车门防撞梁总成等零件的优化设计。
激光拼焊板应用:通过拼焊不同厚度的板材,再进行冲压成型,实现同一零部件不同区域板材厚度不一,分区域满足零件性能要求,实现零件的轻量化。车门内板常用激光拼焊板成型,材料采用BUSD材料,车门铰链安装区域内板厚度为1.4mm,而其余区域内板厚度为0.7mm。相比内板整体采用1.4mm厚度的车门,激光拼焊板车门可降低重量约20%,轻量化效果显著。
辊压车门窗框:分体式车门由于车门窗框腰线上部和下部非一体成型,可以采用与内板本体不同强度的材料以及成型工艺,实现零件厚度减薄,从而有效降低零件重量。车门窗框可采用1180MS冷轧高强钢,以辊压成型的方式进行零件减薄成型。
烘烤硬化钢材料:烘烤硬化钢的特点是具有烘烤硬化性,烘烤不仅能提高烘烤硬化钢的屈服强度,而且也使抗拉强度有所提高。可以考虑使用烘烤硬化钢来代替一般冷冲压钢材,用于生产车身外覆盖件,实现车身覆盖件外板减薄以达到车身减重的目的,同时也可通过烘烤硬化提高车身外覆盖件的抗凹性能。
热成型车门防撞梁:车门防撞梁常用圆管结构以及冷轧板冲压成型结构,但厚度及重量都比较高。随着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热成型技术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材料采用1500HS高强钢材料,可很大程度上在确保零件性能的同时,减薄防撞梁厚度,实现轻量化。
集成化的车门内板总成:集成的部分内板材料可采用玻纤增强的塑料材料或者铝合金轻质材料,集成化装配,相比钢制车门,塑料集成化的车门玻璃升降器安装板能够实现局部的零件重量降低。
铝合金车门内外板:铝合金材料具备材料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弹性和抗冲击性能好、耐腐蚀耐磨、良好的加工性能等特点,是比较理想的汽车轻量化材料。铝合金密度仅为钢材的1/3,在保证相同性能的条件下,同一零部件仍可以减重约50%,轻量化效果显著。
复合材料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轻量化上有极大的优势,其具备高强度和高模量以及良好的耐热耐腐蚀等特点,在相同性能下具有很大的减重空间。碳纤维材料在车门内板和外板上均有应用,减重比例可达到60%左右。但碳纤维零件材料成本过高,目前还未达到量产应用的状态,仅在少数豪华车型及赛车上应用。
为了验证轻量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汽车制造商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和工艺验证。例如,对车门总成进行网格划分并约束车门铰链安装点,用钢性球法向分别加载50N、150N、400N,进行外板材料优化前后性能对比分析。此外,还进行了表面抗凹性验证、工艺验证、道路试验验证等,确保轻量化方案满足性能、工艺和可靠性要求。
综上所述,车门轻量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汽车轻量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采用轻量化材料、新成型工艺和结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车门重量,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整体性能。未来,汽车设计仍将继续朝着轻量化、平台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车门零件的轻量化设计将成为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
汽车如何实现轻量化?主要有三种方法:首先,选择轻量化材料。例如,采用镀锌材料可以延长车身寿命并提高耐腐蚀性。尽管点焊工艺存在一些问题,但镀锌材料依然广泛应用。此外,高强度钢板和铝合金材料也在汽车制造中广泛应用,它们比钢材减轻约40%的重量。
汽车轻量化是指在确保汽车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体质量。通过这样的改进,汽车的动力性可以提高,燃料消耗可以减少,同时减少排放污染。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途径主要有三条:首先是整车优化结构设计,其次是优化材料设计,再次是轻量化制
汽车轻量化对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气污染具有重要影响。实现轻量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采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是首要方式。例如,高强度钢板在低碳钢中加入适量微量元素,其抗拉强度可以达到普通低碳钢板的23倍,深冲性能优越,可轧成极薄的钢板,从而减轻车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