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了解“窜气”这个概念。
在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的高压气体会从活塞环缝隙中窜入曲轴箱,这部分废气需要通过曲轴箱通风系统回收燃烧。然而,曲轴箱底部就是油底壳,机油在高温下会蒸发产生蒸汽,这些蒸汽会混入废气中。
虽然油气分离器可以过滤掉大部分机油蒸汽,但总有些“漏网之鱼”被吸入气缸烧掉。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缸内压力比自然吸气发动机高得多,窜气量更大,油气分离器的工作负担也随之增加。好比让一个筛子同时过滤两倍的沙子,漏下去的机油自然更多。部分车型的油气分离器设计存在缺陷,烧机油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其次,涡轮增压器的高转速也是烧机油的原因之一。涡轮增压器转速动辄十几万转/分钟,轴承和油封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状态。早期的浮动轴承设计依赖机油压力悬浮涡轮轴,但高压机油容易从轴封缝隙泄漏,直接进入进气道或排气道被烧掉。
德系车烧机油问题较为严重,涡轮增压器漏油至少要背30%的锅。有些车主喜欢原地轰油门“听个响”,此时涡轮不工作,机油压力却飙升,增压器内外压差增大,漏油风险也随之增加。这车,有点东西——但操作不当,分分钟变“漏油神器”。
最后,活塞环的设计也是烧机油的一个关键因素。活塞环负责刮除气缸壁上的多余机油,但涡轮增压发动机多采用缸内直喷技术,冷启动时汽油容易附着在活塞环周围,高温碳化形成积碳。
积碳一多,活塞环刮油效率下降,回油孔被堵,机油只能留在气缸里被烧掉。更可怕的是,烧机油产生的积碳又进一步堵塞活塞环,形成“越烧越堵,越堵越烧”的死循环。大众EA888就是典型案例——早期车型的活塞环设计狭窄,回油孔流量小,加上高粘度机油更容易附着碳化,烧机油几乎成了“祖传问题”。
为了避免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的问题,建议大家:
-德系车推荐使用VW502/505认证的低灰分机油,高粘度机油在低温时流动性差,反而容易积碳。
-国六B车型必须用低灰分机油,否则颗粒捕捉器会堵塞。
-涡轮增压发动机工况更恶劣,机油寿命比自然吸气发动机短。大众官方建议1万公里一保,但实际用车环境复杂,缩短到8000公里更稳妥。
-冷启动时机油温度低,激烈驾驶会导致汽油附着活塞环,积碳风险飙升。涡轮车激烈驾驶后,怠速2分钟再熄火,给增压器降温的时间。
-缸内直喷发动机积碳多,定期加注PEA成分的清净剂,能有效清洁活塞环和喷油嘴。
总之,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的问题并非不可解决,只要车主按规范保养,再好的设计也能扛住折腾。
汽车的发动机配置信息中,16t、20t和18l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排量及使用技术。16t指的是一个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动机,其排量约为1.6升,而非原文中提到的6升;20t虽然标注了涡轮增压,但其排量实际上是1.2升,这可能是一个标识错误或特定
昂科拉使用的机油类型主要依赖于其发动机的具体需求,根据其涡轮增压发动机特性,推荐使用5W30全合成机油或半合成机油。 作为一款涡轮增压车型,昂科拉需要高质量的机油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转。涡轮增压发动机对机油的要求更高,因此,选择全合成机油或
车辆发动机上的'T'标识意味着它配备了涡轮增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转速达到2000-2500转时,涡轮开始发挥作用,使较小排量的车辆也能产生强大的动力,既强劲又省油。近年来,汽车领域对是否配备涡轮增压技术越来越重视。不少汽车尾部都标有显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