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从国一到国六,技术方面有哪些变化?

2025-09-21 11:30 发布

首先在国一阶段,柴油车采用的是“传统的自然吸气+机械式供油系统”的技术路线,这一阶段重卡市场仍以大功率、耐用为主:

到了国二阶段,柴油车开始采用涡轮增压技术,进一步优化内部燃烧,提高燃油喷射压力以及进气量。但机械式供油依然存在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很多车辆都存在冒黑烟的情况。

在国三阶段,柴油机进入电控时代,供油系统由“机械控制”转为“电子控制”,主要技术路线有涡轮增压+电控技术+高压共轨和涡轮增压+电控技术+EGR。这一阶段,燃油雾化效果更好,燃烧更充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进入电喷时代,成本和技术问题成为主要挑战,导致整车成本上涨,故障率也比较高。

到国四阶段,柴油车技术路线基本没有变化,主要是提高了燃油喷射压力,减少从发动机排至后处理系统中的污染物。最大的变化在于后处理系统,国四车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或废气再循环技术。

在国五阶段,技术路线变化不大,主要是进行了优化,供油系统以高压共轨技术为主,后处理系统以EGR和SCR为主。与国四车辆相比,控制策略稍有不同,后处理出现问题时扭矩限制更严格。

到了国六阶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路线分为有无EGR路线。基本原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发动机内部让燃烧更加充分,另一部分是在后处理上,国六阶段控制氮氧化物量的同时还要降低PM颗粒排放。在尾气监测方面,不仅包含车辆在运营状态,还包括怠速、冷机等多种状态。因此,发动机需要与后处理协同工作,控制策略需要相应变化,增加了空气流量计、电控EGR、脉冲控制的涡轮增压器、节气门体等多种传感器和执行器。

从国一到国六,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不仅带来了技术的变化,还提高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可靠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这些变化也让汽车市场更加环保,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