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宝马操控好在哪里,为何众人皆知?

2025-09-21 11:30 发布

有迹可循,有据可依,宝马的精湛工艺体现在多个方面。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许多汽车制造商仍在使用扭力梁时,宝马便在3系车型上率先采用了多连杆后悬架。这一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了乘坐舒适性,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能上限。

在前悬架设计上,宝马并未随波逐流采用麦弗逊悬架,而是另辟蹊径,采用了“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从结构层面来看,这一设计可视为麦弗逊悬架的一种优化变体。普通麦弗逊悬架的减震器与弹簧主要负责对车辆上下颠簸进行支撑与缓冲,其三角臂在横向转动与纵向运动时均通过同一球头与车轮相连接。

然而,在车辆转弯过程中,这种单一球头设计容易遭遇运动瓶颈,难以有效化解横向冲击力,从而导致车辆出现明显侧倾。为解决这一难题,保时捷在麦弗逊悬架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通过采用更强劲的弹簧装置,并增设防倾杆以降低侧倾。

而宝马则采用了另一种策略,将传统的三角臂改造为上下分布的两根活动连杆,从而将原本三角臂的单一支点拓展为两个支点,分别负责处理横向与纵向运动。这一创新设计使得车辆在激烈驾驶过程中仍能保持稳定姿态。

宝马采用了铝合金悬架,以降低簧下质量。由于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对外力反应更为迟钝,因此降低簧下质量可以使路面反馈更加灵敏,从而更好地保持轮胎与地面的紧密贴合。

此外,宝马还提出了50:50的前后平衡车身重量比,这种理想的重量分配可以有效避免车辆在转弯过程中出现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的情况。例如,宝马的刹车卡钳位置设计颇具匠心:前卡钳位于后部,后卡钳位于前部,这样的布局有助于将更多重量集中于前后轴之间,从而提升操控性能。

宝马在动力系统方面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其著名的直列六缸发动机自1917年问世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展现了宝马对动力技术的深厚底蕴与持续创新。在众多大排量发动机中,动平衡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

然而,直列六缸发动机的布局特点使得各气缸间的运动震动得以相互抵消,达到了出色的平衡状态。尽管发动机尺寸较大,但恰好与宝马纵置后驱的布置形式相契合。

此外,宝马在发动机参数标注方面非常实在,额定功率与最大净功率均清晰标明,甚至实际动力表现还略优于标注参数。配合采埃孚变速箱,运动模式下的动力输出可谓随叫随到,与某些品牌虚标额定功率、实际表现令人失望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宝马的多款车型还配备了主动转向系统,其转向比可根据车速与转向角度进行动态调整,使转向更加顺畅精准。同时,方向盘的路面反馈也力求还原真实路感,充分保留了车辆的操控性能与驾驶乐趣。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演变,如今的宝马已逐渐在舒适与操控之间寻求平衡,想要体验纯粹的操控乐趣,或许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相关车系

宝马3系
4.51
宝马3系
最低售价:31.99万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