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实现了跨越式突破,并跻身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这得益于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问鼎全球。越来越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车企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积极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
据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了522万辆,同比增加57.4%,打破了日本连续七年汽车出口第一的成绩,跻身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也进一步攀升至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中国品牌车企在“出海”过程中,积极通过国际营销体系建设、投资建厂、品牌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本土化发展。作为全球和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双料”冠军,比亚迪近年来在全球化发展上不断实现突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遍及全球六大洲、8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海外设有乘用车生产基地。
而长城汽车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长期主义”,聚焦“ONEGWM”品牌战略,逐渐形成集研、产、供销为一体的“生态出海”体系。目前,长城汽车拥有全球用户超1400万,海外累计销售超170万辆,海外销售渠道超1300家,形成全动力、全品类、全档次布局。
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出海”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何树立谋长远、树品牌信誉的长远发展理念,如何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日益增加的贸易壁垒,如何解决外向发展融资集资困难等,是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汽车品牌在“出海”的道路上,需坚持长期主义而不是短期主义,坚持本地主义而不是投机主义,坚持联动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坚持正和思维、用户思维而不是零和思维、隧道思维。
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出海”和升级的新机遇,而“出海”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根据伊拉克未来经济研究与咨询基金会的报告,2025年上半年,中国直接出口到伊拉克的汽车数量大幅增长至18,000辆,同比增长了71.4%,而2024年上半年的出口数量仅为10,500辆。 与此同时,日本直接出口到伊拉克的汽车数量约为12,0
中国汽车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色,尤其在一些关键国家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最近的数据,中国汽车出口量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在3月份出口了约5.89万辆。这一数字表明,中国汽车已经逐步在俄罗斯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且开始占据该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份额。
一汽吉林自建厂以来,已经拥有40余年的造车历程,累计生产销售了超过157万辆汽车。这些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认可,还出口到了亚洲、美洲、非洲、欧洲等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量超过10万辆。 一汽吉林注册资本高达169492万元,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