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2004年入局IGBT芯片领域,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成功推出IGBT4.0和IGBT6.0芯片。
这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为比亚迪构建了完整的自产自销产业链条。然而,比亚迪也面临着自己的困境,其IGBT芯片主要依赖于自身汽车业务,难以进入其他汽车企业的供应链。
IGBT国产化的进程虽然为中国汽车企业带来了自主可控的技术,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比亚迪等企业通过自产自销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提升了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业务涉猎广泛,这些企业难以在某一领域形成尖端优势,导致盈利受限。例如,比亚迪尽管在IGBT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电池领域却难以与宁德时代等企业竞争。
然而,IGBT国产化并非毫无意义。在疫情期间,斯达半导体凭借其迅速的疫情应对措施,成功扩大了市场份额。中车株洲则通过时代电气的科创板上市,成功进入车规级IGBT市场。随着IGBT国产化的深入发展,中国车企将不再受制于国外供应商,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
IGBT国产化不仅为中车和比亚迪带来了技术突破,也为其他汽车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车企将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