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车网的造车行为更倾向于是“碰瓷营销”,消费者和投资者应保持警惕,避免上当。
首先,团车网的主营业务与造车领域差距甚远。自成立以来,团车网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交易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而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则与其主营业务相差甚远。因此,团车网突然宣布涉足造车,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质疑。
其次,团车网的资金与实力存在明显不足。团车网声称已获得牛创5亿美元的投资,但自己仅占其1/10,计划以5000万美元的预算开展造车计划。这一数额与造车所需的巨额投入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同时,团车网2020年累计亏损已超过6.7亿元,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这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其造车能力的怀疑。
此外,业界对团车网的造车举动多持保留态度。有业内人士指出,团车网的造车行为更像是“碰瓷营销”,通过模仿蔚来、理想等头部企业的做法来吸引眼球。创始人闻伟的言论也显得轻率,对造车缺乏敬畏,这无疑加深了外界对其造车真实意图的怀疑。
与此同时,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众多资本涌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像索尼、佳能等巨头也宣布涉足造车,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相比之下,团车网的5000万美元预算显得微不足道,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最后,团车网缺乏实质投入。若无实质投入,仅宣称拥有“万能团队”,其造车计划的可信度将再次受到质疑。面对资本市场的狂热,消费者和投资者应当保持警惕,理性看待每一个宣称造车的案例,认清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实际能力。
综上所述,团车网的造车行为或许更多是营销手段,而非真心实意的产业布局。消费者和投资者应保持警惕,以免成为“碰瓷营销”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