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马哈125系列车型众多,各自特点鲜明。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各个时期的车型特点:
首先是第一代劲战(2002~2006),于2002年在台湾发布。该车型采用可动式车头、H4规格头灯、前后12吋轮胎及双枪后避震器。此外,为了实现均衡配重,前置电瓶的设计也得到了保留。尽管这款车型在上市初期并未引起轰动,但随着2004年小改款后的SR版本推出,其销售量迅速增长。小改款后的劲战采用了双配色设计,并限量发售了Rossi限量版,使得这款车型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值得注意的是,启用中文车名“劲战”也是这款车型的一大亮点。
接着是第二代劲战(2006~2012),由台湾设计师参与设计。这款车型更注重实用性,车身大型化、仪表数字化,电瓶移至后方,前面增加了置杯置物空间,后座乘客也获得了飞旋脚踏板(2010年起)。从动力上来看,这款车型实现了动力电子喷射化,以适应新世代环保法规。2008年,劲战推出了搭载含氧感知器的五期电喷车型,标志着其正式进入电喷时代。从类比化油器到数位电喷,这款车型见证了速可达动力演进的重要时刻。此外,这款车型还具有搭载含氧感知器的五期电喷车型的特点。
随后是第三代劲战(2012~2015),车身回归运动风格,分离式头灯导入LED定位灯,车壳设计流畅洗练,整体外观与第一代车型极为相似。这款车型内藏不少优化细节,例如采用新版卡钳、加大12%煞车皮尺寸、缩短煞车油管长度15%,制动效果因此进步19%。轻量化碟盘、前叉阻尼调整、新版后避震器,操控感有所升级。车身轻量化3%、外观部品与灯具组减重5%与3%,传动系统调整、排气管内部,运动化工程范围有内有外、表里一致。这款车型的特点在于其车体轻量化3%。
接下来是第四代劲战(2015~2018),最大亮点在于改用前后碟刹。后轮从鼓刹变成碟刹,耐热性与制动性均有所提升,视觉效果也更加出色。此外,四代劲战的前后轮框、三角台、后摇臂、车架等刚性结构都是重新设计的,能够以降低簧下重量的方式实现轻量化。动力方面,三代劲战凸轮轴重新设计过,常用转速域的出力提升15%,搭配车身减轻3kg,原厂进行10度登坡实测,0~50m加速距离比三代减少3.7个车身。这款车型的亮点在于使用前后碟煞,视觉效果相当利落。
然后是第五代劲战(2018),其头灯从沿用四个世代的H4卤素大灯改为反射式LED,灯具模块得以小型化,加上更流畅的车体线条与尾灯具,整体视觉更纯熟洗练。四、五代劲战的升级重点是刹车,四代前后双碟,五代则是启用来自MT-09的ABS液压元件,125cc速克达导入重机刹车系统。新增的配备包括手机12V充电孔,让智慧手机成为一路随行的移动装置。仪表也从指针/液晶混搭变成全液晶显示。
最后是第六代劲战(2020~),英文车名Cygnus-X天鹅座X转变为Cygnus-Gryphus神鹰,沿用五个世代的气冷5ML引擎宣告终止。全新的BlueCore引擎更环保、更省油、动力却提升30%来到最大马力12.24ps、最大扭力1.14kgm。这款车型的成功在于水冷、VVA(VariableValveActuation)可变汽门正时及SMG智能启动。2023年3月,俗称6.5代劲战小改款上市,这回卖点是ABS车型导入TCS循迹防滑系统、Y-ConnectTWNApp、4.3吋全彩TFT智慧仪表,全车系升级QC3.0USB插座、智能起动系统(Smart-Motor-Generator),并推出Monster魔爪版本。Cygnus-Gryphus是重机科技下放的高档次劲战。
雅马哈摩托车提供了多个街车系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MT-10和MT-09。 MT-10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精美的设计闻名。这款摩托车搭载了998cc四缸大扭矩发动机,具备强大的马力和出色的操控性。它的多功能液晶仪表、全可调减震器、动态驾驶控制
雅马哈是一家起源于日本滨松的汽车品牌,创立于1887年。目前,雅马哈摩托车在全球多个地方生产,包括日本、美国、台湾省、印度和中国。在中国,雅马哈摩托车的生产基地包括株洲和重庆。 在摩托车零件的维护方面,火花塞是摩托车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功能
雅马哈是日本的品牌,其生产活动遍布全球,包括日本、中国和德国等多个国家。雅马哈不仅在摩托车领域享有盛誉,还以精细的造车工艺和创新的设计理念而闻名。作为日系四大摩托车品牌之一,雅马哈凭借其卓越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摩托车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