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是Bus Rapid Transit的缩写,即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公共客运系统。
与常规公交相比,BRT具有更智能、更快速、更大运量的特点。根据GB/T32985-2016《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规范》,BRT根据运行速度和运量的不同,分为一级到四级。
从车道、场站、运营车辆、智能系统、路权保障等五个方面,GB/T32985-2016《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建设与运营管理规范》对BRT每个级别的组成元素建设标准做出了具体规定。一级采用专用路或中央专用车道,全线物理隔离,站台为中央岛式或中央侧式站台,车外收费,主要配备14-18米铰接车或12-13.7米单车厢车型;四级则采用路侧专用车道,全线大部分道路为车道标线隔离,站台可采用路侧专用车道,车内或车外收费,以12米单车厢车型为主。二级比一级“宽松”一些,三级比四级“加严”一些。
BRT的推广应用起源于南美巴西的库里蒂巴市,随后被世界各国借鉴并广泛推广,如哥伦比亚波哥达、美国西雅图、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英国布拉德福德、印尼雅加达等。我国第一条BRT线路于1999年在昆明开通运营,到2017年,全国已有超过36个城市运行BRT快速公交线路。广州、北京、厦门、常州、宜昌、乌鲁木齐、郑州等城市的BRT系统运行比较成功。
广州市BRT于2010年2月正式通车,是“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快速公交系统。到2019年底,广州BRT已累计运输旅客31.39亿人次,运营总里程10.39亿公里。2013年,广州BRT获评2013年世界金牌标准BRT,成为亚洲唯一被评为“金牌标准”的BRT系统。
宜昌市BRT于2015年7月开通,到今年7月刚好5周年,日均运营里程10万公里,累计运送乘客4.33亿人次。2016年度“世界可持续交通奖”颁奖典礼上,宜昌市在BRT项目中的先进经验和突出成就获得世界肯定,夺得“2016年世界可持续交通奖”。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BRT车辆总保有量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2016年同比增长约25%。到2019年底,全国城市公交保有量约69万辆,BRT车辆占约1.37%。
代表性的BRT车辆一般为可双侧开门的公交车,车辆一般为一级踏步,长度在12米到18米之间。随着公交电动化的普及,各企业在这一领域也开发了纯电动的BRT车辆。宇通客车的“子弹头”造型纯电动/双源无轨12米和18米车辆,以及中通客车的新N系N12和N18,都是有代表性的BRT车辆。中车电动的“巴客龙”18米BRT车辆也在广州公交公司投入运营。
未来,BRT的发展方向将是优先被新能源化的一类车型,18米铰接车在中心BRT专用线路上凭借大运量优势会优先选取,12米左右的车型在支线、接驳线上则更加灵活。在智能化、新技术的趋势上,全线专用道路的BRT线路甚至可以率先做无人驾驶的试运营。
brt车辆,也称为快速公交,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提供高效公共交通服务的公交车。这类车辆的特点是双侧开门,以确保乘客快速上下车,同时也有专用的上下车站台和车道,以提高运行效率。 快速公交系统(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
BRT车辆专用车道,即BusRapidTransit(快速公交系统)的专用车道,是专为快速公交车辆设计的行驶通道。这一设计旨在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与便捷性,使乘客享受更为高效的服务。BRT系统结合了轨道交通的特性与公交车的灵活性,成为一种
**BRT车道**是专门为快速公交系统(BRT)设置的专用车道,确保BRT车辆在道路上畅行无阻。这种车道通常采用黄色实线进行区分,以提醒驾驶员不得随意占用。 **BRT公交车**作为一种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具有显著的优势。它采用双侧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