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效率指的是实际转化成驱动力的能量与消耗燃料的当量热量总和的比值。也就是说,燃烧等量的燃料,产生越多驱动力,热效率就越高: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果我整天躺在床上,不进行任何活动,尽管如此,我的身体还是会有基础代谢,消耗能量。因此,我今天的“热效率”就是零。再设想一下,如果我今天发奋图强,拼了命地跑了一场马拉松,那么我的“热效率”肯定不为零。换句话说,身体的基础代谢率越低,对外做功的输出越高,热效率就越高。
对于发动机来说,主要的“基础代谢”包括燃烧热量损失、泵气损失、压缩行程和内部摩擦。燃烧越彻底,可用的能量越多;燃烧时间越长,冷却系带走的热量越多,机械能的损耗就越大。增压系统、优化进气道设计等措施可以降低泵气损失,进气门晚关的阿特金森循环可以减少压缩行程的发动机所做的负功。降低发动机摩擦是提高热效率的有效方法,例如使用低摩擦涂层和低黏度机油。
目前,所有高热效率发动机的主体优化方向都离不开上述几个方面。然而,提高发动机做功效率,并不代表省油。因为“最高热效率”并不等于“实际热效率”。试想一个人住在山区,每天随机地在这个山区里奔跑。他的实际活动高度取决于山区的地形和他在该地形的活动范围,而不是最高峰的高度。同样,发动机的热效率图谱就像是一个山区,“最高”热效率只是最高峰的山尖。决定实际热效率的是热效率分布和传动系统匹配。
以我最近做的雅阁和凯美瑞的油耗对比测试为例,两款车的发动机最大热效率相近,但雅阁在高速公路巡航时比凯美瑞省油约10%,而凯美瑞在繁忙城市工况下又比雅阁省油15%左右。这是因为高燃效区间覆盖了日常使用工况的范围。传动系统的匹配也至关重要,好的传动系统可以调节发动机的工况,使其处在高燃效区。例如,丰田凯美瑞的混动版油耗比纯内燃机版节省近一倍,这得益于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分割机构。
为什么欧系品牌不怎么宣传热效率呢?首先,欧洲品牌从来不将“省油”作为最大卖点。其次,高热效率区间的取得范围通常是在发动机最高转速的40~50%,最高负载的70~90%。而NEDC循环的测定工况基本是低负载状态,只需要优化最高转速30%,最高负载40%以内的燃效表现,就能取得好成绩。此外,严格的KPI制度也促使欧系品牌采用取巧应试的方法。
相比之下,日系车为了达到“省油”的目标,需要提出一个严格控制变量的可视化指标。热效率作为一个性能参数,不受外部变量影响,因此成为了一个超级洗脑的热词。一句话总结,热效率高,是一个汽车品牌发动机技术实力的体现。但高热效率能否带来优异的油耗表现,还需结合具体车型、用车习惯和路况来分析。
奥迪tt和tts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动力系统和驱动方式上。首先,我们来看动力系统的区别。奥迪tt搭载1.8T和2.0T两款发动机,而奥迪tts则专门配备了2.0T发动机。这两款车型均匹配了6挡双离合变速箱,但是tts的2.0T发动机
雾灯是一种特殊设计的汽车照明设备,它主要在低能见度的恶劣天气条件下使用。雾灯可以穿透雾气、雨水等障碍物,为驾驶者提供清晰的前方视野。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款适合家用的SUV,预算大约在15万左右,并且希望空间大且省油,那么您可以考虑一下奇瑞瑞虎
在选择汽车时,了解车辆的各项性能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汽车选购助理,我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帮助您在众多车型中找到最适合您的那一款。首先,您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以便我们为您推荐合适的车型。 在了解自己的需求后,您可以通过各种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