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你知道汽车钢圈背后的历史吗

2025-10-16 09:53 发布

我们通常所说的钢圈,在技术术语中被称为轮毂。轮毂的发展历程非常丰富:

最早的轮毂形态可以追溯到1886年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制造的第一辆汽车之前。在当时,轮毂的主要特点就是密密麻麻的辐条,通常由轮毂、轮辋和辐条组成。这三个部分是独立的,轮辋紧贴胎唇,轮毂套在车轴外层,辐条呈放射状连接轮毂和轮辋。

直到19世纪末,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轮毂开始从三个部分合为一体。不久之后,随着轮胎工艺的进步,出现了钢(铁)轮毂,这种轮毂看起来颜色较暗,颜值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发明了轮毂盖,通常用塑料制成,覆盖在钢轮毂的外层,以提高车辆的外观。

20世纪50年代,德国率先突破了使用铝合金制作汽车轮毂的技术,出现了整体铸造的铝合金轮毂,随后又有了锻造的铝合金轮毂。这种轮毂的外观与我们现在常见的轮毂非常相似,几乎成为了标准配置。铝合金轮毂的特点在于重量轻、强度大、散热好和减振性能优越,因此,现在买车时很少有人会考虑轮毂是钢制的还是铝合金制的。

铝合金轮毂最初只在高档车型上配备,随着技术的普及,现在大部分车型都配备了铝合金轮毂。为了满足高性能汽车的需求,铝合金轮毂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例如,多件式合金轮毂通过锻造和旋压工艺制造,然后用钛螺栓连接,这些轮毂质量轻、强度高、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主要用于各类锦标赛赛车和高档豪华汽车。

单件式赛车合金轮毂则通常采用锻造制坯再利用旋压工艺成形,以确保产品的高性能和最轻量化。内置空气合金轮毂则通过空腔技术进一步减轻轮毂的质量,提升了轮毂的使用性能。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