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钣金应力的产生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平直的金属材料中晶体都处于相对松弛状态。当金属材料弯曲时,这些晶体颗粒会变形并产生应力。一旦压力解除,金属有足够的弹性使晶体颗粒恢复到相对松弛的状态。例如,一片薄薄的金属片,如刮脸刀片,可以被弯曲,松开后它会弹回去,恢复原来的形状,几乎不留变形痕迹。这是因为刀片呈现弹性。
然而,如果金属材料受到严重的碰撞和弯曲,外侧的晶体颗粒会受到张力而严重扭曲,内部的晶体颗粒会受到压力而严重扭曲。由于存在大量的应力,这些金属材料会保持住这种变形的外形。如果钣金校正仅仅恢复了外形,而晶体颗粒的扭曲没有完全恢复,那么应力依然存在,就会形成新的扭曲区域。如果将受损区域钣平矫正,而其晶体颗粒的扭曲已经减弱,还有修复的可能。
用控制加热或不加热的锤击,可以激活晶体,使它们重新松弛,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状态,从而消除应力,恢复车身金属原来的平滑和刚性。因此,钣金作业最重要的目的是消除钣金应力,而不仅仅是外形的修复。
汽车钣金应力概述
汽车钣金是针对汽车车身碰撞所产生的大小损伤实行的修复工作。汽车钣金在车身拉伸修复、焊接时会产生钣金应力,导致汽车受损部分变形及断裂,这是钣金工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如何及时消除钣金应力,恢复车身原始数据、恢复车身原来的形状和状态,是钣金工始终探讨的课题之一。
汽车钣金应力的产生及原因
2.1 汽车钣金应力蕴藏于原材料之中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出,内应力存在于原材料中,它是由于金属内部各部分发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对于用热/冷轧钢板制作的新型轿车车身来说,一般厚度在0.6毫米到2.0毫米之间。为了满足耐腐蚀的要求,冷轧钢板通过退火处理后成型。然而,在轧制过程中,温度逐渐退却消失,即使同一张钢板的部分或局部温度冷却时间也是不相同的,因此金属内部存在的应力也就不同了。由此可见,内应力存在于原材料之中。
2.2 殘余应力伴随着工艺过程中
残余应力主要指汽车钣金车身生产过程中,如剪切、弯曲、冲压、切削、铆接等冷作工艺的外力造成永久变形的应力;焊接时,焊接处热源产生的热循环、局部加热过程焊接后变形的应力。这些应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