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橄榄油是给金刚菩提子上油的好选择,但需注意选择颜色金黄、不深色的橄榄油,如超市中常见的那种。除了橄榄油,还有酥油、鱼油、BB油等也适用于金刚菩提子。但请注意,上油时要适量,次数宜少,关键还是多盘多刷。
在北方干燥的冬季,为防止金刚菩提子大面积开裂,可以适量上些油。而南方城市因气候湿润,通常不需要上油。当金刚菩提子长时间未玩时,如多瓣的单籽,可以稍上些油进行保养。此外,长时间不玩的金刚菩提子应妥善收藏,避免置于潮湿或阳光直射处。对于手汗较少、油脂较少的朋友,适当上些油是有益的;而手汗大、油脂丰富的朋友则无需额外上油,因为人体自身的油脂已足够。
适当为金刚菩提子上油,可以使菩提子表面更加光滑洁净。结合猪毛刷子的使用,还能加速金刚菩提子挂瓷和包浆的过程,从而起到保养、促进包浆形成以及预防开裂的作用。然而,金刚菩提子为植物果实,内部可能残留有液体水分。过量上油可能导致油水不溶,虽然外表变得亮丽,但内部含水部位无法充分吸收油分,进而导致油分与水分分布不均,最终使菩提子表面出现明显色差,影响美观。
从密度角度看,红皮金刚密度较低,上色速度较快;而黄皮金刚密度较高,上色速度相对较慢。这一差异与文玩核桃中的白狮子头和南疆石相似。白狮子头上色迅速,而南疆石则需长时间才能显色。同样地,了解这两种核桃的差异,也就理解了红皮金刚与黄皮金刚的差异。
红皮金刚上色迅速,起初呈鲜红色,随后逐渐转变为深红色,且包浆效果通常在半年至一年内即可显著增厚。把玩红皮金刚,你会在短短一个月到三个月内见证其显著变化,尽管其上色效果可能不如黄皮金刚那般通透,但这种迅速的变化无疑增加了把玩的乐趣。黄皮金刚则相反,它先包浆后上色。把玩黄皮金刚需要更多的耐心,因为起初可能盘玩一年半载都看不到明显的变色,但包浆的过程却一直在进行。直到某一临界点,黄皮金刚会突然间整体变红,这种变化令人惊叹不已,甚至可以用喜出望来形容此刻的感受。
初期清理至关重要。金刚菩提子在受潮或浸水后容易开裂,因此在清理初期,推荐使用钢丝刷,避免泡水导致的孔道大量开裂。虽然泡水清理速度较快,但为追求更高完美度,干刷成为首选。若反碱现象严重,可适量上油,但需严格控制用量。
前期应多刷。金刚菩提子分为黄皮和红皮,红皮密度较低而上色较快。特别是对于汗手玩家,前期应多刷少盘,以防红皮金刚因长时间在手中盘玩而发暗、发黑。一旦形成包浆,颜色将无法恢复。长期坚持干刷。由于尼泊尔金刚的独特纹路,仅靠盘玩难以触及纹路深处,导致纹路底部与顶部产生色差。为避免这一问题,建议玩家多刷少盘。长期干刷不仅增加金刚的亮度和光洁度,使其摸起来更加顺滑,还能提升其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