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是否犯法?
侵权行为是违反我国民事法律的行为,因此是犯法的。根据我国法律,侵权责任人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侵权责任。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触犯刑法。
那么,如何判断一般侵权行为呢?首先,行为的违法性是判断侵权行为的重要标准,即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强制性规定,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但是,执行职务的行为、正当防卫的行为以及紧急避险的行为,虽然造成了损害,因其不具有违法性,故不为侵权行为。
其次,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既包括对财产权利的损害,也包括对非财产权利的损害。对财产的损害可分为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直接损害是指现有财产的减少,间接损害是指可得利益的减。
第三,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需要存在因果关系,即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
最后,行为人需要具有主观过错,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即使法律规定可以推定行为人有过错,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此外,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及赔礼道歉。
总之,侵权行为是违反我国民事法律的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判断侵权行为时,需要考虑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如果侵权行为造成了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