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八匹马拉的车是什么级别

在古代,马车的马匹数量是体现乘车者身份等级的重要标志。根据周礼的规定,天子驾车用六匹,诸侯五匹,卿四匹,大夫三匹,士二匹,庶人一匹。然而,实际上这一制度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如周穆王虽是天子,却使用了八匹马拉车。到了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势力的增强,越礼的现象愈发普遍,齐景公甚至曾观看过用十六匹马拉的车。

汉代时期,乘车等级制度变得更为严格。低级官吏只能乘坐无帷的小车,即“轺车”,而高级官员则可以乘坐高大的棚车,即“轩车”。贵族妇女则乘坐装有帷幕的“辎车”。同时,驾车的马匹数量也有明确规定,一般车辆由一匹马拉动,而统治阶级则使用四匹马拉车,这也是“驷马安车”、“驷马难追”等成语的由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车制度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晋朝,牛车开始普及,马车制度也基本沿袭了前朝。然而,五胡乱华时期,礼乐崩坏,马车等级制度的要求也不再那么严格。到了隋唐时期,人们更多地选择骑马出行,马车制度方面的约束也逐渐减少。此后的朝代中,马车的马匹数量等级分级基本消失,因为从实用性角度来看,四匹马拉车最为实用。过多的马匹可能会因为车辕等质量问题和控制问题而带来不便。此后,等级的划分主要体现在马车的车体上,如马车的材质、大小、装饰等方面。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