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汽车,除了功能、性能、品牌和供应链的了解,了解造车研发流程和时间点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整理自多位知友。
口语化回答:
1.项目开始→策略:管理层需要决策,考虑市场投放、生命周期、配置、外观主题等,时间波动很大,老板的世界我不懂。2.策略→设计:首先设计车身,然后是3D数据的实现,包括模具、检具、夹具开发和一轮又一轮的验收,最终零件组装成整车。需要几十到上百辆样车,用于验证设计、法规和工艺,每辆最后都会被报废。顾客是上帝,上帝手上的车必须全新、锃亮,除了必要试验没有多余里程。
4.样车→投产:冲压、焊接、涂装、总装车间在这个阶段介入最多,因为所有厂内工装都回到厂里。工装对产线的依赖,就像刀对厨师那双手一样,匹配很重要。这个阶段要提升生产速度和车间质量,消灭整车遗留问题。
投产→上市:前期所有团队的付出,所有不听声响的雪花银,都是为一台一次性合格率达标、在量产速度流水线上完成的整车。
书面化回答:
上汽的这套老流程从项目开始到正式投产SOP要经历39个月,包含概念设计、造型开发、工程开发、试验验证、小批量试制等阶段。现在各个企业新的流程更复杂。产品战略阶段:从G10至G8,约6个月,明确产品战略并完成产品项目方案开发,包括动力总成方案、整车VTS目标、全尺寸主题模型、关键零部件设计、物料成本、制造规划方案、产品质量目标等。开发阶段:G7至G5约14个月,实现产品概念的有效验证,推动零部件和整车达到制造质量成熟状态,制造符合相关阶段要求的产品。SOP标准化生产流程。
大家看到的新车并非从零开始设计研发。分为全新、大改、中改、小改。一般全新车型周期134周,但现在主机厂推动并行工程,可以两年内完成。改动越小,周期越短。国外有大众的PEP、丰田的TDS、通用的GVDP、福特的GPDS等流程,国内有吉利、一汽、上汽、北汽等企业的流程。少数新能源企业建立了简单流程。
四大检测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中心(CATC)、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检测项目包括整车、碰撞、零部件、新能源、智能网联、节能。认证有管理体系、强制性产品、一般工业产品和服务认证等。测评有试验场和多项测评项目。
致谢以下知友:
北汽研究院作为汽车行业内备受瞩目的研究机构,其实力不容小觑。它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术团队,在汽车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技术研发方面,北汽研究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北汽研究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上海上汽,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佼佼者,其企业实力不容忽视。在研发方面,上汽投入了大量资源,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发团队。他们专注于汽车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涉及动力系统、智能驾驶、车联网等多个关键领域。 从生产制造能力来看,上汽具备先进的生产
吉利研发中心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发实力不容小觑。吉利汇聚了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他们来自全球各地,涵盖了汽车工程、设计、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 从硬件设施来看,吉利研发中心配备了世界一流的研发设备和测试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