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江淮分水岭

江淮分水岭,又称江淮丘陵,是秦岭和大别山向东的延伸部分,是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界线。它位于安徽省中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海拔在100-300米之间。主要包括霍邱、寿县、肥东、肥西、金安区、裕安区、长丰、定远、凤阳、滁州、天长、全椒、来安、巢湖等市县。该地区地势较高,易旱、缺水且土壤不肥沃,传统农业发展面临困境。但分水岭地区水源洁净,降雨是从这里往长江或淮河“分流”,南麓流往长江,北麓汇入淮河。该区域没有大工业,无污染,人均坡地多,是建立无公害基地、发展林业、种草养畜的绝佳之地。

江淮分水岭位于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年均降水量在900-1000mm之间,雨量相对充沛。受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内与年际变化很大。地下水埋藏深,储量少,仅在部分地区作为人畜饮水之源。土壤以水稻土、黄褐土、黄棕壤土为主,通气、透气性差,下渗难,易龟裂。特殊的气候、地形和土壤条件,造成该区农作物易旱易渍,旱灾影响尤为突出。

江淮分水岭地区是北亚热带气候区向南暖温带气候区的过渡区,东部是该地区的基本气候类型,中、西部是在该基本气候类型基础上受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局地气候。中部气候是干燥型稳定,西部是湿润型稳定。该地区农业气候基本特点是温光适宜、雨热同季、降水分布不均,旱涝等气候灾害频繁。

总体上,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缺乏,其地表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区内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50-1000mm之间,其中定远中西部、凤阳西南部、长丰东部、肥东北部一带是雨量最少的区域,年降水量不足900mm。地下水资源贫乏且难以利用,地下水资源东部年平均不足5万立方米/平方千米,西部年平均不足10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地下水埋深一般为2-8米,局部在10米以上,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0立方米/天。明光一带单井涌水量不足10立方米/天。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