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软尾自行车优缺点

软尾车架在后叉的位置上有一个避震器,其作用是让传递到人体的震动稍微小一些,让后轮与地面的接触比硬尾车更紧密,但不如全避震。软尾山地车的优缺点是什么?本文将介绍七大主流后避震车架结构,包括单转点单连杆、单转点多连杆系统、四连杆系统、无下沉的四连杆系统、浮动式连结系统、虚拟式连杆转点(VPP)系统和单一连结系统。

1. 单转点单连杆系统

单转点单连杆系统是最简单的前后避震系统类型。这种系统的运杆只借助一个轴承与车架的连结,它的上轴承的位置决定了车款的骑乘性能。像越野车,轴承多处于中齿盘左右的高度;自由骑车款的轴承位置则相对高一些,偏前一些。优点是重量轻、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且易保养,对路面的起伏反应快速、直接。缺点是较易晃动,容量泄力,易受传动系统、刹车系统干扰。技术上,采用具踩踏平台的后避震器可以提高其性能。

2. 单转点多连杆系统

这种结构的车身后段避震系统最容易和四连杆系统混淆,因为从连杆数目看二者是相同。主要结构是多连杆支撑的单连杆系统。优点是刚性佳,无单侧避震器荷重不均的问题。缺点是因轴承较多,略嫌过重。技术上,不需要具踩踏平台的后避震器支撑系统,或者只用较轻型者即可。

3. 四连杆系统

四连杆系统是一种隆起式连结,例如GIANT在其NRS车架中采用的即是。此结构中,后轮是朝斜后方吸震。优点是无晃动,即使立姿骑乘亦稳定。缺点是需要精确调校,舒适度会受影响。技术上,搭配普通弹簧,即可使此一浮动式连结系统作动极为优异,踩踏时也无晃动现象。

4. 无下沉的四连杆系统

无下沉的四连杆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四连杆系统,由Fusion厂研发。其特殊之处在于避震器悬置于回转杆和连杆之间,此种设计可使其拥有细腻的敏锐度及较低的重心。优点是敏锐度高,传动系统中佳,重心较低。缺点是需要复杂的车架结构设计。技术上,搭配普通弹簧,即可使此一浮动式连结系统作动极为优异,踩踏时也无晃动现象。

5. 虚拟式连杆转点(VPP)系统

虚拟式连杆转点系统是由两支回转杆带动整个后轮,利用其缓卫行程做一个S型转弯运动。优点是踩踏时无明显晃动。缺点是需要细心调校,灵活度不怎么高,有轻微脚踏回击现象。技术上,不需要具踩踏平台的后避震器,只能改善其立姿骑行功能。

6. 单一连结系统

单一连结避震系统中,脚踏轴承是以游移方式和车架、后轮连结,因此构成了多连杆和传动连杆混合结构。车手踩动脚踏的力量愈强,避震系统承受的压力会愈小。优点是无立姿骑行之晃动,踩踏时车身稳定。缺点是如车手离开座垫,避震器的作动会略嫌不够敏锐。技术上,不需要具踏平台的后避震器,因为系统本身即几乎已无晃动现象。

以上是软尾山地车的七大类别及其优缺点。这些避震系统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自行车。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