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的制动方式主要有两种:闸瓦制动和盘形制动。
闸瓦制动是目前铁路机车车辆最普遍采用的制动方式。它通过使用铸铁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瓦状制动块,抱紧车轮踏面,以摩擦的方式使车轮停止转动。制动装置将巨大的动能转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之中,而这种制动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摩擦热能的消散能力。使用闸瓦制动时,闸瓦摩擦面积小,大部分热负荷由车轮承担。即使采用较先进的合成闸瓦,温度也会高达400~450℃。当车轮踏面温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踏面磨耗、裂纹或剥离,影响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盘形制动是在车轴上或车轮辐板侧面安装制动盘,使用制动夹钳使以合成材料制成的两个闸片紧压制动盘侧面,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使列车停止前进。由于作用力不在车轮踏面上,盘形制动可以大大减轻车轮踏面的热负荷和机械磨耗。此外,盘形制动的摩擦面积大,制动效果明显高于铸铁闸瓦,尤其适用于时速12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这正是各国普遍采用盘形制动的原因所在。
真空制动机是一种利用大气压力操纵控制的制动机。当制动阀手柄置于缓解位时,真空泵与列车管连通,列车管和制动缸内的空气被抽走,活塞因自重落下,活塞杆向外伸出。当制动阀手柄置于制动位时,列车管与大气相通,大气压力推动活塞上移,活塞杆缩向缸内而发生制动作用。真空制动机在非人力制动机中构造较简单,价格较便宜,维修也较方便。然而,由于大气压强本身有限,“绝对真空”很难达到,且需要较大的制动缸和较粗的列车管,所以有些采用真空制动的铁路已经或正在向空气制动过渡。
总的来说,火车的制动方式有闸瓦制动、盘形制动和真空制动机。其中,闸瓦制动是目前最普遍采用的制动方式,但存在温度过高、磨损等问题。盘形制动适用于高速列车,制动效果更好。真空制动机虽然构造简单,但因大气压强限制,有些铁路正在向空气制动过渡。
火车拐弯的原理与机制是火车作为重要的陆地交通工具,其拐弯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理和机制。首先,火车轨道在拐弯处设计成具有一定曲率的弧形,而不是直线。这种弧形轨道的设计是为了引导火车顺利拐弯。当火车进入弯道时,车轮会沿着轨道的弧形转动。 火车
火车G、Z、T、K开头的列车有何区别? 首先,这些列车的时速有所不同: T字头的列车时速一般为120-140公里/小时。 K字头的列车时速一般为110-120公里/小时。 G字头的列车时速则为300-380公里/小时。 Z字头的列车时速一般
每天有14趟从鹰潭到南昌的列车,分别是: **K253**:从鹰潭开车时间00:21,预计到达南昌时间01:52,预计总时间01:31。途经站点有:鹰潭、南昌、九江、麻城、汉口、应城、京山、钟祥、荆门。 **K351**:从鹰潭出发时间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