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自动挡什么时候发明的

2024-02-22 10:53 发布

自动挡技术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39年率先引入的,这一创新首次应用在其生产的奥兹莫比尔轿车上,采用了液力耦合器与行星齿轮组合而成的液力变速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更为先进的液力控制换档自动变速器问世,它能够根据车速和节气门开度来自动控制换挡。到了60年代中期,电子控制系统开始被集成到自动变速器中,标志着自动挡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自动挡的档位设计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优化,现代自动挡通常包括P、R、N、D等基本档位,同时还有一些衍生档位如L、OD和M等,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驾驶需求和场景。例如,P档用于停车,R档用于倒车,N档是空挡,D档是前进挡,而L、OD和M等档位则提供了更多的驾驶模式和功能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变速器在技术和设计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多档位设计成为趋势,5档或6档自动变速器逐渐取代了4档自动变速器的市场地位。这种多档位设计不仅提高了变速器的速比范围,还使得档位之间的速比分配更加合理,从而改善了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换挡平顺性。同时,电子控制系统的引入和不断发展,使得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更加精准和智能化。通过优化油泵设计和液压控制系统,提高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也是自动变速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