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拨导向轮与最大飞轮的齿尖间距建议保持在6-8毫米之间。
在进行后拨对齐定位系统的微调时,首先要确保链条位于最大齿盘和最小飞轮的位置。通过变速标杆进行一次变速,观察链条是否能够平稳地移动到倒数第二个飞轮。如果链条在移动过程中发出过大的噪声或无法顺利变速,这时需要逆时针转动变速器张力微调螺钉,进行初步的调节。
接下来,再次更换档位,确保换挡过程平稳无误。如果链条能够顺利地移动到倒数第三个飞轮,那么需要顺时针方向旋转变速器张力微调螺钉,直到变速器导向轮与倒数第二个小飞轮完美对齐。在这个过程中,半按后拨,拉紧变速线,同时转动曲柄,仔细聆听是否有微弱的响声。如果链条没有跳到倒数第三个小飞轮上,并且能听到微弱的响声,那么微调就可以认为是成功的。
对于反拉后拨系统的调校,虽然原理与正拉后拨相同,但在调校步骤上有所不同。在调校反拉后拨系统时,需要首先调校大飞轮的L限位螺钉,然后再调小飞轮的H限位螺钉。微调的方法与正拉后拨类似,但微调的对象变成了靠近大飞轮的倒数第二大飞轮。
后拨张力螺钉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后拨的张力以及最大飞轮与导轮之间的间距。在调节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最大飞轮与导向轮之间的间距。过小的间距虽然可以使变速反应更快,但也可能导致飞轮、导向轮和链条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在调节后拨张力螺钉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确保变速的准确性,又避免链条的干扰。
而对于九速以下的山地车,这个间距建议为6毫米;对于十速的山地车,则建议为6-12毫米。在调节后拨张力螺钉时,应该在安装链条之后进行微调。首先要将前后变速器分别调到最小齿盘和最大飞轮的档位,然后观察后拨导向轮与最大飞轮的间距。可以使用6毫米的内六角作为参考工具进行调节。
在调节过程中,上紧张力螺钉会增加后拨的张力以及张角,同时也会增加飞轮与导向轮之间的间距;而松开张力螺钉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通过转动曲柄并调整后拨张力螺钉,可以使后拨导向轮与最大轮齿尖的间距接近理想的6毫米,并确保飞轮、导向轮和链条之间不会相互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