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灯光为汽车行驶提供照明。根据国际统计数据,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超过50万人,伤1000万人以上,夜间发生交通事故大约是白天的3倍,而在良好照明条件下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只是没有照明或照明条件不良道路的30%。因此,改善汽车车灯的品质对汽车行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汽车灯具光技术的发展随着内燃发动机汽车的问世,汽车前照灯也相继诞生。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发展到当今的自由面反射镜气体放电前照灯,经过了120年的发展历程。以下是汽车灯具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乙炔气前照灯
乙炔气前照灯具有高的轮廓亮度,乙炔气火焰的亮度比当时的电光源所能达到的亮度高出一倍。然而,由于汽车电气设备系统的制约,直到1925年,电气照明才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乙炔气前照灯一直使用到20世纪20年代。
第二代--电光源前照灯
1913年发明的带螺旋灯丝的充气白炽灯泡,因其具有较高亮度,给电光源前照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汽车电气设备系统的制约,直到1925年,电气照明才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灯泡的差异在于灯丝的形状和位置不同,导致近光的配光也有所不同。这种电光源前照灯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
第三代--双光灯芯前照灯
双光灯芯前照灯系统属于对称近光系统,近光光型的左右两侧完全相同,但为了在会车过程中既不产生炫目,又能保证对道路具有良好的照明,1932年美国发明了不对称前照灯。这种前照灯以基准轴为中心,将光束一分为二,靠近来车一侧的落地距离短(即光束压低,从而防炫),而另一侧光束的落地距离长(即光束抬高,从而增加视见)。这种前照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
第四代--H4卤钨前照灯
第一批装有卤钨灯泡的汽车前照灯是由法国“斯贝”公司在1964年生产的,其灯丝允许工作温度较普通白炽灯泡高,光效增加约50%,寿命也增加一倍。这种前照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
第五代--自由面反射镜前照灯
自由面反射镜前照灯代表了现代汽车前照灯的发展方向,其发光原理、结构形式以及制造材料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种前照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
各类汽车灯具的基本要求
汽车灯具总成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灯光组,包括光源(灯泡)、反射镜及透光镜。根据功能不同,汽车灯具可分为两大类:照明灯具和信号灯具。照明灯具包括前照灯(近光灯和远光灯)、前雾灯、侧照灯等;信号灯具包括位置灯、示廓灯、转向信号灯、制动灯、后雾灯、牌照灯以及回复反射器等。其中,前雾灯和倒车灯既是照明灯也是信号灯。
1. 前照灯
前照灯即俗称的前大灯,根据光源不同,可分为气灯(气体放电灯)及电灯(灯丝灯)。电灯又分为白炽灯和卤钨灯。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电灯泡,前照灯包括近光灯和远光灯。近光灯是当车辆前方有其他道路使用者时,不致使对方炫目或不舒适感所使用的近距离照明灯具,即会车时使用的灯;远光灯是当车辆前方无其他道路使用者时所使用的远距离照明灯具。
2. 前雾灯
前雾灯主要用于改善在雾、雪、雨或尘埃情况下道路照明,为防止迎面车辆驾驶员的炫目,前雾灯光束在地面的投射距离相对近光光束来说要近。
3. 其他灯具
位置灯,即一般所说的小灯,主要用于表明车辆存在和宽度;制动灯即刹车灯,用于表明车辆正在制动。目前,要求安装的后雾灯,主要是在大雾情况下,从车辆后方观察,使得车辆更为显眼。
汽车灯光频繁闪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不仅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种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仔细检查和处理。首先,灯泡老化或损坏是常见原因之一。灯泡使用时间过长,灯丝变细或者熔断,会导致电流不稳定,从而引起灯光
汽车灯光开关的正确操作及安全提示汽车灯光在驾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操作灯光开关不仅能保障自身行车安全,还能为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清晰的信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常见的汽车灯光类型。这包括近光灯、远光灯、示宽灯、转向灯、雾灯和刹车灯
汽车灯光在驾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照亮道路,还能向其他道路使用者传递重要的信号。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了解如何正确操作汽车灯光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首先,了解汽车灯光的种类。常见的汽车灯光包括大灯、雾灯、转向灯、刹车灯、示宽灯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