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整车的制动性能,提高行车安全性,防止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即停止滚动),从而保证驾驶员在制动时还能控制方向,并防止后轴侧滑。
其工作原理为:紧急制动时,依靠装在各车轮上高灵敏度的车轮转速传感器,一旦发现某个车轮抱死,计算机立即控制压力调节器使该轮的制动分泵泄压,使车轮恢复转动,达到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ABS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抱死―松开―抱死―松开”的循环工作过程,使车辆始终处于临界抱死的间隙滚动状态,有效克服紧急制动时由车轮抱死产生的车辆跑偏现象,防止车身失控等情况的发生。
ABS的种类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机械式ABS结构简单,主要利用其自身内部结构达到简单调节制动力的效果。该装置工作原理简单,没有传感器来反馈路面摩擦力和轮速等信号,完全依靠预先设定的数据来工作,不管是积水路面、结冰路面或是泥泞路面和良好的水泥沥青路面,它的工作方式都是一样的。严格地说,这种ABS只能叫做 “高级制动系统(Advanced Brake System)”。
目前,国内只有一些低端的皮卡等车型仍在使用机械式ABS。机械式ABS只是用部件的物理特性去机械的动作,而电子式ABS是运用电脑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从而得出结果的。电子式ABS由轮速传感器、线束、电脑、ABS液压泵、指示灯等部件构成。能根据每个车轮的轮速传感器的信号,电脑对每个车轮分别施加不同的制动力,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分配制动力的效果。
最早的ABS系统为二轮系统。所谓二轮系统就是将ABS装在汽车的两个后轮上。由于两后轮公用一条制动液压管路和一个控制阀,所以又称做“单通道控制系统”。这种系统是根据两个后车轮中附着力较小的车轮状态来选定制动压力,这被称为“低选原则”。也就是说,采用低选原则的ABS车辆的一个后轮有抱死趋势时,系统只能给两个后轮同时泄压。又由于前轮没有防抱死功能,因而,二轮系统难以达到最佳制动效果。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后来出现了“三通道控制系统”,该系统是在二轮系统基础上,将两前轮由两条单独的管路独立控制。虽然后轮还是采用“低选原则”,但由于实现了紧急制动时的转向功能及防止后轴侧滑的功能,所以这种系统具备了现代ABS的主要特点。至今,市面上还有车辆采用这种三通道控制的ABS系统。目前,装备在车辆上最常见的是四传感器四通道ABS系统,每个车轮都由独立的液压管路和电磁阀控制,可以对单个车轮实现独立控制。这种结构能实现良好的防抱死功能。
总之,ABS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汽车安全技术,能够提高车辆在紧急制动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有效避免车辆失控。它的种类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其中电子式ABS系统能够根据车轮的轮速传感器的信号,电脑对每个车轮分别施加不同的制动力,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分配制动力的效果。
不同种类的ABS系统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但都是为了更好地保证行车安全而不断改进和优化的。如果你在驾驶过程中遇到紧急制动,ABS系统将为你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制动体验。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一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它能在汽车紧急刹车时确保车轮不被抱死,从而保持车辆的方向稳定性。当车轮接近抱死状态时,ABS会自动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力,避免车轮完全锁死,从而使汽车在紧急制动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操控性。这项技术大大
要想正确认识ABS系统,必须先了解其基本构成组件及工作原理。ABS系统主要由车轮传感器、控制器(ECU)和调节器(电磁阀)三大部分组成。当紧急制动时,控制器根据从车轮传感器获得的信号,判断车轮是否出现抱死倾向,从而启动压力调节器,控制制动管
本文将为大家解析:ABS系统是如何通过缩短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刹车距离,提高刹车过程的安全性。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在紧急刹车时,自动调节制动器的压力和制动力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从而充分利用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当车轮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