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新能源汽车的废弃电池污染问题怎么解决?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和消费国。然而,随着电动车使用年限的到来,淘汰过程中的动力蓄电池回收问题愈发凸显,对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这与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初衷背道而驰。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于2018年8月1日正式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旨在确保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会给社会留下隐患。其中,两大核心措施尤为引人注目:

一、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通过建立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实现动力蓄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这一举措有效监管了电池各环节责任主体的回收利用责任落实,为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并要求其建立并公布回收服务网点。同时,梯次利用企业也需承担起相应的回收责任,确保动力蓄电池的有效利用和环保处置。具体而言,车企通过服务店回收报废动力电池后,将其移交给梯次利用企业。这些企业根据电池状况进行区分处理:衰减率在20%-40%之间的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如生产充电宝、供储能电站使用等;衰减率在40%以上的电池则进行拆解分解和再生处理。

在再生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池,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三元锂电池主要采用湿法回收技术,通过酸碱性溶液将金属离子从电极材料中转移出来,再通过离子交换、沉淀等手段提取金属。而磷酸铁锂电池则主要采用干法热修复技术,直接实现各类电池材料或有价金属的回收。这些技术方法均能有效分解锂电池,避免留下污染物。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废弃电池的回收利用中来。在电池报废时,主动将其交给服务店进行回收利用,共同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