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包车”是“东洋车”的另一种叫法,这个名字起源于191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颁布的条令,规定“东洋车”的颜色必须为黄色,因此也被称为“黄包车”。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在1870年创制。在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的便利性,计划从日本引进并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经过公共租界工部局与法租界公董局协商,同意发放人力车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次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因为是从日本输入的,当时沪人也称之为东洋车。然而,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些年轻人号召不坐人力车,将其作为新生活的内容之一。1949年后,随着三轮车的兴起,人力车逐渐被淘汰。1955年3月1日,上海最后一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