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6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89.4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增长8.7%。今年1—6月累计零售952.4万辆,同比增长2.7%。其中,6月自主品牌零售93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7%;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66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增长6%;6月豪华车零售30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增长22%。
乘联会指出,今年1—6月零售持续环比增长,这是本世纪以来从未出现过的逐月环比增长的走势。为什么会呈现逐月环比持续上涨的良好态势?上半年经历了:春节过早、3月异常促销价格战、部分消费者观望国六B的促销走势、近期大量新品和低价新款推出、“618”促销活动等,因此上半年接二连三的主题期待与政策出台,最终形成了6月中下旬车市持续火爆。
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6月乘用车生产219.5万辆,同比下降0.5%,环比增长10.3%。其中,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12%;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11%;豪华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4%。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6.1万辆,同比增长33.4%,环比增长12.1%。今年1—6月,累计批发354.4万辆,同比增长43.7%。6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6.5万辆,同比增长25.2%,环比增长14.7%。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
此外,6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0万辆,同比增长185.3%,环比下降27.8%,占乘用车出口24%。其中,纯电动占比新能源出口的89%,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56%。
根据乘联会的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规模优势和市场扩张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品牌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服务网络也不断完善。受益于欧洲“双反”风险尚未体现,中国新能源出口市场仍然持续向好。
乘联会指出,6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整体表现强劲,比亚迪在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域表现出色,而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也表现出顽强的态势。6月新势力零售份额为12.8%,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理想、蔚来、零跑等新势力车企的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上还是很强劲的。
乘联会表示,7月3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2000万,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代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和实力的崛起。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这对实现交通领域的节能减碳和绿色出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
但是,乘联会也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内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乘用车和商用车发展不均衡、地区市场渗透率有提升空间、上游原材料波动、材料体系和工艺能力的探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阶自动驾驶的应用等。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持续努力,推动自主品牌的升级和减碳智能化发展,以实现更广阔的市场影响力。
汽车市场走势的分析对于消费者、经销商和制造商来说至关重要,它能为各方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首先,从汽车销量数据入手,通过统计不同品牌、车型以及地域的销量,可以直观地了解市场的需求热点和趋势。例如,以月或年为单位,统计各类轿车、SUV、MPV
吉利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佼佼者,近年来在销量和市场表现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吉利通过不断推出新车型和优化产品线,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赢得了广泛的市场份额。根据过去几年的数据,吉利的年销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在国内汽车市场中名列前
评估标志销量的表现是一项复杂但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还能为市场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首先,我们可以从市场占有率来评估。通过计算标志汽车在整个汽车市场销售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能直观地反映其在市场中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