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由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肇事人的法定义务,而肇事人没有履行义务,所以即使是自首,也要考虑具体情况。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是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它涉及到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以及对肇事者行为的法律评价。以下是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认定的67条裁判规则,这些规则有助于明确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从而保障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主
如何界定是否肇事逃逸行为,需要满足特定条件。首先,行为人造成交通事故时主观上是出于过失,但逃逸行为是直接故意的。 其次,行为人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人只要从事对机动车驾驶的,都可以成为肇事逃逸的主体。 此外,行为人实施了逃逸行为,这是界定
在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是诚心的认错的都会受到较少的追究,但是如果知错不知悔改的处罚就会加重。这也是适用于我国的交通法中的交通肇事逃逸。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及赔偿的相关内容。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及赔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