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肇事逃逸后是否还能开车这个问题,答案是不能。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的规定,驾驶人如果肇事逃逸,将会被依法吊销驾驶证,并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如果驾驶人在被吊销驾驶证的情况下仍然开车,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对其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具体来说,根据该法的第九十九条规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而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因此,如果驾驶人肇事逃逸,不仅会面临刑事处罚,还会被吊销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所以,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的角度来看,肇事逃逸后都不能开车。
肇事逃逸者家属应采取合法、正确的措施来处理这种情况。首先,家属应该积极劝导逃逸者尽快投案自首,因为自首可以减轻处罚。依据法律规定,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属于自首行为。家属应当协助逃逸者主动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争取宽大处理。 其次,家属应积极
认定肇事逃逸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行为主体必须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包括驾驶人员、车辆所有人等。其次,主观上必须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比如明知发生事故,却直接驾车逃离现场。最后,客观上必须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如事故发生后未停车处理,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需承担多种责任。民事上,肇事者要承担事故全部赔偿责任,致他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交强险先赔,不足部分由逃逸方赔付。刑事方面,若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且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