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2024-04-16 14:53 发布

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后有逃逸行为,多数情况下会构成交通肇事罪。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按照这个收费来做相应的处理。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肇事后逃逸的行为都会构成犯罪。那么哪些罪名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呢?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种,交通事故后,谈判完成。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的,应当撤销现场,协商一致,并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一方反悔不报案的。肇事一方的离开明显是得到对方同意的,所以交通事故发生后不存在逃逸。

第二种,为了及时抢救交通事故中的伤者,当事人标明车辆和伤者的位置,然后及时离开现场并报案。肇事逃逸主要是为了惩罚不能得到及时救助的受害人,以逃避法律的追究。上述行为没有故意剥夺被害人的救助,因此不属于逃逸行为。

第三种,因特殊原因暂时离开。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至医院,但确实离开医院筹集伤者医疗费用,得到伤者或家属同意,留下自己的信息,并在约定时间返回。

第四种,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送医院,未能及时报警。施暴者自己也受了伤,这种状态下很难去帮助别人。但是行为人要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不知道。

第五种,如果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是基于紧急情况而被迫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现场可能会混乱,群众情绪会激动,甚至会殴打肇事者。如果他们为避免受伤而逃跑,并及时报警,则不属于逃逸情形。

对肇事逃逸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行政处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管所将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记录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交通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从重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逃逸者死亡,将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

103010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上面小编对交通肇事罪的介绍。在实践中,无论肇事逃逸行为是否被认定为犯罪,肇事者都必须受到惩罚。但如果构成犯罪,往往涉及刑事处罚,很重。鉴于此,最好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