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责任一般以交警队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界定为交通肇事罪:
1.造成一人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并对事故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力赔偿30万元以上的。注意,这里30万元以上的数额不是指事故本身造成的财产损失数额,而是指行为人无力赔偿的数额。按照这个标准,直接财产损失数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损失远远超过30万元但赔偿后不足30万元的,不构成本罪;
4.交通事故造成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饮酒、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的;
(三)明知安全装置不齐全或者安全部件失灵的机动车;
(四)明知机动车无号牌或者已报废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行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如果不太了解电动车撞人后逃逸的具体内容,可以咨询律师。
在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是一种性质恶劣的行为,准确判定逃逸者的责任对于维护受害者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肇事逃逸责任判定的相关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当事人逃逸,逃逸的
酒驾是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而醉酒驾驶一旦发生事故,面临的处罚更为严厉。那么醉酒发生事故后具体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处罚依据又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首先,从行政方面的处罚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醉酒驾驶机动车
驾车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巨大伤害,还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下面将详细介绍驾车逃逸会面临的处罚以及如何认定这种行为。 首先来看驾车逃逸的处罚情况。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处罚的轻重会根据逃逸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