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换挡的原理

汽车换挡的原理主要从变速箱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来解析。

变速箱内部包含多个齿轮,其中主动齿轮与发动机相连,从动齿轮则通过主减速器和传动轴与车轮相连。当发动机运转时,主动齿轮接受其传来的动力并驱动从动齿轮,进而带动车轮的转动。

每个挡位都配有一对主从动齿轮,挂入某个挡位即意味着相应的齿轮对会结合以传递动力。这里涉及到传动比的概念,例如五挡变速器的一挡传动比通常在3至5之间,即主动齿轮转3至5圈,从动齿轮才转一圈。

随着挡位的升高,传动比逐渐减小。到五挡时,传动比一般小于1,说明变速器输出的转速比发动机转速还要高。

当发动机转速不变时,不同大小的齿轮(即不同挡位)与发动机结合,大齿轮获得的圆周速度较小齿轮为小。然而,根据力矩的知识,低速挡时齿轮大,发动机以小半径驱动大半径,汽车可以获得较大的驱动力;高速挡时,发动机驱动小半径,圆周速度快,即汽车速度快但是力矩小,即驱动力小。

因此,汽车换挡实际上就是改变传动齿轮的过程。变速器输出的转速与车速成正比:在低挡位时,动力大但车速低;而在高挡位时,动力小而车速高。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