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处罚

在交通繁忙的现代社会,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不容忽视。当意外发生,有人选择逃逸后又自首,那么,这样的行为将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呢?本文将为您解析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后果,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法律态度与处罚标准

依据《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即使发生交通肇事并逃逸,后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依然会被视为自首。然而,考虑到逃逸行为本身对现场保护和伤者救助的影响,法律在从宽处罚时会酌情从严。自首的判定并非仅限于交通肇事罪,而是适用于所有犯罪行为,以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自首认定的严谨性

交通肇事案件中的自首认定不能仅仅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的报告义务,因为这仅适用于一般交通事故。只有当事故构成犯罪时,自首才适用。交通肇事后,主动投案并自首的行为,是对法律规定的正确应用,确保公正处理每一宗案件。

处罚措施

逃逸行为加重了对交通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如果逃逸者构成交通肇事罪,将面临3年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严重的情况下,如因逃逸导致他人死亡,刑期可达7年以上。同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的规定,逃逸者将面临行政处罚,包括罚款和驾驶证吊销,且终身不得重新获取驾驶资格。

逸行

综上所述,交通肇事逃逸后的自首行为虽然被视为自首,但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逃逸带来的额外责任。对于这样的行为,法律的制裁既体现公正,也警示人们必须承担起交通法规赋予的责任。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