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汽车接入直流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其工作流程涉及多个阶段和报文交互。首先,车端和桩端通过K5、K6和K1、K2的闭合建立充电回路,进入充电阶段。在这个阶段,车端会频繁发送BCL(Base Charge Limitation)报文,每50毫秒一次,以表达电压和电流需求,以及充电模式。充电桩则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池安全充电。同时,车端也会定期发送BSM(Battery Status Message)报文,提供电池状态信息,如SOC、电压、温度等,以便桩端实时监控电池状态。
若充电桩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BCS(Basic Charging Status)报文,比如超过5秒未收到电池电压、电流等信息,就会立即停止充电。同样,如果BCL报文长时间未收到,也可能会触发紧急停止。正常情况下,电压需求应高于当前电池电压,但不可超过车辆允许的最高充电电压。如果报文中的要求不合理,可能导致充电模块无法响应,从而导致无电流输出。
CCS(Charge Control Status)报文则包含了充电模块的输出电压、电流等信息,BMS会在1秒内没有收到CCS报文时结束充电。这些报文的正确接收和处理对于保证充电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充电模块的控制策略并非完全由BMS的恒压或恒流要求决定,而是实际由电压需求、电流需求以及电池状态共同影响。例如,当电压需求大于电池电压加上内阻、线路压降等影响时,模块将工作在恒流模式。充电过程通常以恒流为主,只有接近满充时才可能切换至恒压。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桩会遇到一些问题,如XX车型的电压需求与电池电压差值过小,可能导致“三分钟无电流”故障。另外,如比亚迪汉车型在充电过程中需求电压变化较大,可能触发充电桩的过压报警。BMS报文提供了电池状态的详细信息,帮助充电桩判断是否继续充电。
在充电结束阶段,车端和桩端通过BST(Base Start Time)和CST(Charge Start Time)报文确认充电结束,这是判断充电是否完成的重要依据。这些报文不仅包含了中止充电的原因,还可能揭示一些充电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错误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仅凭这些信息可能无法全面诊断所有问题,因为充电机的故障可能有多种,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
综上所述,直流充电桩的工作原理涉及多个报文交互与判断,这些报文的正确接收和处理是确保充电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通过理解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充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给特斯拉进行充电操作其实并不复杂,但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首先,你需要找到合适的充电桩,无论是超级充电站、公共充电桩还是家用充电桩,都可以满足充电需求。在找到充电桩后,确保汽车已经解锁,并打开充电口盖。插入充电线之前,需要确认充电线与汽车适配,
给特斯拉充电需要先找到合适的充电桩,包括超级充电桩、目的地充电箱等。确认连接正常后,打开充电口盖并插入充电线。充电过程中,你可以在车载屏和充电桩屏上实时监控充电进度。当电量达到预设目标时,汽车会自动停止充电。充电完成后,拔掉充电线并支付费用
若想在特斯拉屏幕上查找充电桩,可以按下中控台上的主屏幕旋钮或通过语音命令“充电站”唤醒车载计算机。随后点击出现的充电站图标,系统会自动搜索附近充电桩并展示相关信息。这一操作简单直观,有助于车主快速了解周边充电桩的情况,从而合理规划行程,保障